甘州城北水雲鄉,每至秋深一望黃。

穗老連疇多秀色,實繁隔隴有餘香。

詩裡,深秋時節的秀美景象和旖旎風光讓人神往,你可能以為這是在內地的某個地方,或是中原又或江南。

但,詩裡的甘州卻是在甘肅鎮(陝西行都司)。甘州,便是如今甘肅鎮的鎮城!

在所有人的印象中,甘肅之地就等同於塞外。而人們對於塞外的印象相當固定,一提及便是黃沙牧草、孤城塞寨、赤地千里、胡云慘淡、朔風逆雪等已經固化的印象。

事實上如今的甘州是一個水雲相接、稻熟穗香的地方。儘管未到秋時,儘管這座城市的所存在的義務就是為了戰爭為了抗拒外敵,但這並不妨礙她的美麗。

甘州城內,原來的肅王府邊上就是甘肅巡撫衙門。龐大的巡撫衙門之內,最為中心的位置是巡撫大人的住房與書房所在。

夕陽西下,書房裡周季麟伏在書案上,手中的毛筆一直動個不停。及至夜深也依舊如此,他出身兵部又長期在布政司任職,是實實在在一步一步到達今天的位置。

考究民情、研討環境趨勢已經是他多年的習慣。他從河南布政司任上來,他認為甘肅現狀一定要有所變化。大明設立軍鎮抗拒外敵,卻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穩固的軍鎮後方。

自去年上任甘肅以來周季麟在充分考察當地情況之後,他上奏弘治皇帝提出三個請求。他請求在陝西行都司(甘肅鎮)建立行政體系衙門(布政司),其考慮在於甘肅鎮雖然乃軍鎮,一切以軍政為先但是甘肅之地的民眾不在少數如果全部依賴與衛所治理,反而使軍民不分。造成的情況就是甘肅民事不興,甘肅之地養活不了甘肅之軍,更養活不了甘肅之民!

其二,周季麟非常的尖銳的指出一個問題,那就是軍管民讓甘肅混亂不堪。衛所官員管軍又治民,導致他們權力膨脹失去本心,就連本職工作都不能完成。在當地那些不屬於衛所的普通百姓根本就得不到朝廷的管理,他們不是被欺壓就是被迫流亡,更有人加入強盜匪幫。

甘肅之地本來就是魚龍混雜,治安問題、宗教問題、教育問題統統混亂不堪。

這樣的甘肅之地,怎麼能抗拒外敵?有時候關內的人竟然勾結關外的北夷,一起劫掠地方。

第三,周季麟強烈要求朝廷給予甘肅巡撫衙門管理關西諸衛的權力,一句話關西諸衛必須聽命與朝廷。趁著現在哈密等處形勢對於大明一片大好的情況,實際控制其地方、人員。

周季麟本人對於關西的外族並不感冒也沒有多少興趣,而是他認為關西七衛與大明來說定位很是模糊,任誰也扯不清他們與大明的關係。說他們是異族吧,他們卻頂著大明封號。說他們是大明人吧,他們又是若即若離的。

他認為如果不理清這個問題,那麼關西七衛遲早會把甘肅拖垮乃至與反噬。關西的人來往於兩地,讓本地的那些不是漢人的百姓心思活泛起來。儒在甘肅不興,反而是那些異教不停壯大。

作為邊關大員,周季麟無疑是合格的。因為他能夠敏銳的發現問題,軍管問題、甘肅發展問題、以及現在好多官員都沒有注意到的宗教問題。

他的奏疏很快被回覆。

只有四個字,完全同意!

字跡來自朱厚照,但這個結果卻是弘治皇帝拉著他商量了一夜的。周季麟的奏疏在三月初時便到了,也因為他的奏疏才會有後面一系列的安排。

收到回覆的周季麟非常興奮更備受鼓舞,而希望有所作為且開啟大明邊地治理的新模式,所以他也更加廢寢忘食。加班加點的做出相關安排,但構建一個新的行政體系不僅僅是設立一個布政司衙門就行,而是需要完全配套且龐大的行政體系的建立。

急不得,卻又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