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繼續改革(第2/3頁)
章節報錯
獲得了義薄雲天的美譽,其中手腕不足為外人道也。
就跟宋江當押司那麼多年,經常仗義疏財,還給家裡積累了幾百頃土地一樣,皇權不下鄉,自然就給了他們上下其手的機會。
這次鄉鎮、農村的改革,便是要在鄉鎮、農村兩級建立品級秩序。鎮長九品、村長十一品。
以前所言的“皇權不下鄉”,指的便是官府不直接任命鄉鎮、農村的官員。但晁蓋的改革卻打破了這一規矩。鎮長、村長由本地推舉,但是縣衙具有任免的權利。
溫水煮青蛙,先把皇權的手延伸到基層,讓他們適應官府對他們的任免。
然後再用幾次鄉村選舉,挑動鄉間地主內鬥,官府再以調停人的角色出現,慢慢將影響力深入基層。從而深化改革。慢慢來,這個不急。
不同於保甲制度的軍事目的,鄉鎮、農村改革的主要目的在於編戶、收稅、自保。
村莊一級,設村長一人。以自然狀態的村莊為單位,劃分村莊邊界,在縣衙登記。
村內輔助四人,分別為會計、民兵隊長、赤腳醫生、村學教師。
會計負責村內財務,稅收,上級撥款發放。
民兵隊長可統領十名民兵,主要功能在於自保和防盜。
赤腳醫生負責村內百姓衛生、醫治。
村學教師負責村內百姓啟蒙。
“我等村小、民窮,看病都要去二十里之外的村鎮,哪兒來的醫生啊?我們村內能讀書識字的人都沒幾個,教師更是一個也無,這可如何是好?”
三月二十八日,蓬萊縣內,下轄8鎮、6鄉,124村的人員齊聚縣衙。光是召集這些人來,安排食宿都讓縣衙眾多公職人員忙的不可開交,這才在天王前來蓬萊縣之前,完成了人員召集。
“無妨。任何事都無法一蹴而就。每村、每鎮五個人的編制,俸祿一定會足額髮放。不會多,也不會少。
將來,每村要有小學,學制三年,讓學生讀書識字。
將來,每鎮要有中學,學制三年,讓學生們明理開悟。
將來,每縣要有高中,學制三年,讓學生們學習專業技能,教師、醫生、工程、造船各類科目。
將來,每州郡會有文武學院。為國家儲備人才。”
晁蓋與8鎮、6鄉,124村的人員座談,現場回答他們的疑問。
眾人面面相覷,什麼小學、中學、高中、文武學院太遙遠了,但聽到說俸祿足額髮放,眾人心思都活躍起來。
“會計似乎是管錢的,非得是自己人不可,我得琢磨琢磨。”
“本家兄弟曾阿牛有些武力,還最聽我的話,我看他當民兵隊長正合適。”
“我家二弟讀過兩本醫書,就把他推薦為赤腳醫生吧。”
“我那小舅子在城裡混了兩年狼狽回村,多少認識個字,就讓他當教書先生吧。”
.........
村內任人唯親,鎮內就要論資排輩了。
鎮長自然是鎮內最的豪強擔任,財務官、團練隊長、藥館醫師、鎮學校長也得是鎮上有名望的員外、郎中、儒生才能擔任,這個牽扯到許多利益。
他們內部爭鬥,晁蓋不去理會,他要的只是一個“皇權下鄉”的結果。
“正值春耕,官府為助農,每村租借你們耕牛二十頭,鐵質農具一百件。做好登記,分五年還清,你們可願意?”
免了兩年租稅勞役,但官府執行還得有些收入啊,所以晁蓋就用天命值兌換了大量耕牛和鐵質農具,以租借的形式發給各村。
耕牛8點頭,20頭就是160點;鐵質農具2點\/件,200件就是400點。所以一個村莊花費560點。
124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