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閒。歸來仍需去工作。

八月二十九日。

杜遷親自帶著工程隊趕來支援滄州。一船船的水泥鋼筋從登州海港運來。

滄州碼頭和鹽場開始規劃建設。預計在今年十月完成兩條水泥碼頭。可同時停泊十艘千石大船。

鹽場平整土地,建造鹽田,也可以在入冬之前完成一次曬鹽測試。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八月三十日。

遼國邊境有變。

遼國駐守北平城的南院大王名為耶律淳,是當今天祚帝的叔叔。從小愛好儒學,性格溫和。與漢人名士李處溫為友。

本來耶律淳有資格繼承皇位,但因為跟漢人走的太近,被皇帝討厭,趕到了北平城,擔任南院大王。

耶律淳甘之如飴,因為這裡漢人文化最盛。他還把自己的好友李處溫提拔成了北樞密使,也就是南院的丞相。

耶律淳醉心詩詞歌賦,整日飲宴。李處溫身為漢人卻不思為漢人謀利,反而貪汙受賄,對漢人敲骨吸髓,掠奪財富供養耶律淳。十餘年來,漢人百姓無不痛恨。

三年前金國起兵,遼國連連戰敗,漢人的境遇更加嚴酷。

遼國巔峰期,總人口1050萬,其中漢人570萬,契丹族230萬,女真族100萬,渤海人50萬,其他民族大約100萬。

遼國軍隊由契丹禁軍、女真渤海部族軍、漢人地方軍、小國屬軍四部分構成。

女真渤海本出一族,完顏阿骨打、高永昌先後造反這三年來,殲滅俘虜契丹和草原軍隊高達百萬。

契丹禁軍幾乎消耗一空,蒙古、回鶻、鐵勒等部離心離德。

天祚帝在上京苦苦支撐。北平南院這兒可戰之兵,只有契丹逃民組成的“瘦軍”五千人,和奚民部落組成的“奚軍”一萬人。

以前,遼國懼怕漢人掌握軍隊,只允許胡化漢人在地方州郡當兵。

現在,遼國沒得選。不得不大肆徵發漢人百姓從軍,作為炮灰送上前線與金國作戰。

先是組建了由遼東逃難漢人組成的“怨軍”兩萬八千人,統領為遼東漢人郭藥師。

又組建了由北平諸州郡漢人組成的“秦晉軍”三萬餘人,統領為李處溫父子。

漢人青壯被抽走,賦稅卻一點不減,漢人百姓苦不堪言,於是,許多漢民便攜家帶口南逃。

耶律淳不管事兒,對此無可無不可。

郭藥師也無所謂,他們這些遼東漢人,巴不得北平漢人逃光,他們好有土地可佔。

李處溫父子卻很擔憂,他的麾下“秦晉軍”大都是與北平漢人沾親帶故,如果這些漢人逃走,一是不利軍心穩定,二是沒了漢人百姓耕田種地繳納賦稅,他們也養不起兵啊。

“大王,逃民之事,不可不阻。但我出面阻攔不合時宜。”

李處溫到宮殿向耶律淳建議。

“這是為何?”

李處溫是耶律淳的“文壇好友”,又是“錢袋子”。他的話,耶律淳很願意傾聽。

“阻攔,是為了賦稅。不出面,是為了秦晉軍和諧。大王花費這麼多財力組建秦晉軍,若是出現子殺父,夫殺妻等慘劇,豈非與孔聖人仁恕之道背離?”

李處溫深知耶律淳醉心儒學,從軍國大事角度分析他可能不停,從這個角度來說,一說一個準。

“這可不行!”

果然,一聽有違聖人之道,耶律淳立刻跟著李處溫的思路跑了。

“微臣建議,由駐紮在白溝河一線的耶律大石將軍領兵密切查訪,發現有難逃之人,全部遣返原籍即可。”

李處溫建議道。

“好好好,就以就依先生之言。只是,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