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燕然勒石荒碑(第1/3頁)
章節報錯
532燕然勒石荒碑22
眼睜睜地看著軒轅與通古斯國成功簽署協議,外漠國只能無奈而又黯然地表示支援。明明知曉自身獲得了諸多實惠,內心卻又隱隱覺得彷彿虧失了些什麼。若要追根究底,卻又實在說不出究竟虧在何處。
事實上,這件事之所以能如此完美地解決,主要得益於軒轅國的強大實力。倘若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作為堅實後盾,國與國之間哪怕是一絲細微的理由,都可能成為一道無法跨越的巨大鴻溝。
而外漠國,那是一片廣袤無垠的土地,卻被無盡的荒涼與貧瘠所籠罩。狂風如怒獅般卷積著沙塵,無情地肆虐在這片土地上,彷彿要將一切生命都吞噬殆盡。人們的臉龐在風沙的侵蝕下變得粗糙而堅毅,歲月的痕跡深深地刻在他們的眼角和額頭。
外漠國的人民,生活簡樸而艱辛。他們居住在簡陋的帳篷裡,每天都要面對風沙的侵襲。孩子們穿著破舊的衣裳,在沙塵中玩耍,臉上卻洋溢著純真的笑容。他們渴望著美好的未來,渴望著過上更好的生活。
男人們每天早早地起床,帶著簡單的工具,前往沙漠深處尋找水源。他們頂著烈日,艱難地行走在滾燙的沙地上,只為了給家人帶回一點生命之水。女人們則在家中操持家務,照顧老人和孩子。她們用勤勞的雙手,為家人創造一個溫馨的家。
儘管生活艱難,但外漠國的人民依然保持著樂觀和堅強。他們相互幫助,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在夜晚,他們圍坐在篝火旁,分享著彼此的故事和歡笑,有了這個北水南調工程,他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
通古斯國和外漠國都清楚軒轅國有所收穫,然而卻無力進行阻攔。在自身也有所得益的基礎上,雙方達成了共識,為軒轅國西北地區的發展奠定了牢固基礎。
從此,從格菲爾德山脈到崑崙山脈,再延展到阿爾泰山脈之間,這片廣袤無垠的區域,無論是氣候條件的顯著改善,還是發展水源的妥善解決,都使得四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廣泛受益,國家經濟也擁有了全新的發展支撐點。
協議簽署完成後,其他人都離開通古斯國返回國內,唯有張衝志與母親、二舅和妻子一同返回外漠國,與相關團隊共同完善與通古斯國和外漠國的具體協議以及建設方案。
張衝志親自率領著黑星沿著整條線路展開了精密的測繪工作。結束後,他將地形測繪資料和建設方案交付給各個團隊,便不再過問,由北水南調副總指揮何鴻忠負責指揮實施。
這次北水南調工程,從最初由他提出到最終取得成果,僅僅只用了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如此驚人的速度,著實令往昔之人難以置信。在 20年前,如此規模宏大的專案至少需要耗費 10年的時間來進行前期籌備。從論證到可行性報告的出爐,再到擴大論證,重新擬定可行性報告,直至得到國家批准,才能正式開始建設。
例高峽平湖工程,就是從十年前正式開始組織編制《平湖水利樞紐可行性研究報告》,兩年後改150米底壩到185米,蓄水位為175米。
八年後國家批准,十年後的12月開工,又歷時八年投產,全部32臺水電機組全部發電,成為當時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站和清潔能源生產基地。
4133年的 4月 18日,春寒料峭,外漠國杭愛山上仍有未融化的積雪,宛如銀白的披風覆蓋在山巒之上。這座古老的山脈,古代被稱為燕然山。
時光倒流至 16年前的 7月份,北漠大學和外漠國的成吉思汗大學合作研究小組,在杭愛山頂發現了一個石刻。經過專家們的仔細考證,判定這就是漢朝與匈奴戰爭之後,竇憲命班固寫下的《封燕然山銘》。
從秦漢時期開始,匈奴與漢王朝展開了長達幾百年的激烈戰鬥。在漢武帝時期,衛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