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峰將自己的包裹安放在不遠處的床鋪上,隨後開始細細打量方遠山。

只見此人五官端正,渾身散發著浩然正氣,儼然一位翩翩少年郎。

雲峰心中暗想,此次他必定能拔得頭籌,未來官運亨通。

正在背誦詩文的方遠山察覺到,雲峰自從進屋後,便一動不動地盯著自己,這讓他不禁有些不好意思。

他緩緩放下手中的書本,朝著雲峰拱手行了一禮,言語間帶著幾分謙卑:“在下姓方,名遠山。不知這位仁兄一直凝視在下,究竟有何深意?”

雲峰輕咳一聲,微微掩飾心中的尷尬,隨後起身回禮,言辭謙和而誠懇:

“在下季雲峰,方才略有失禮,萬望見諒。略通卜算預測之術,觀方兄五官端正,氣宇軒昂,更有一股浩然正氣充盈其間。此次考試,方兄定然能夠脫穎而出,拔得頭籌,未來更是官運亨通,前程似錦。”

方遠山趕忙行禮,說道:“那我就借季兄吉言了”

兩人皆為讀書人,加之雲峰方才的一番言論,方遠山與雲峰愈發熟絡起來。

他們談論的話題廣泛涉及詩詞歌賦、策論以及時事等各個方面。

隨著討論的深入,方遠山越發覺得雲峰高深莫測,其見解之獨到、學識之淵博,實在令人欽佩。

在一番交談中,方遠山時常向雲峰請教,而云峰也毫不吝嗇地一一為他解答。雲峰欣賞那些彬彬有禮、謙遜且不恥下問的正直之人。

在多次請教之後,方遠山收穫頗豐。

他自然而然地將雲峰視為自己的老師,因為雲峰傳授給他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時常對他在策論上的學問進行精闢的點評和指導。

兩人亦師亦友,相互討論。

距離鄉試考試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寺廟中借宿的人愈發增多,皆是前來參加此次鄉試的學子。

初來乍到時,有的學子恃才傲物,目中無人;有的則依仗家財,頤指氣使。

然而,這一切都無法干擾方文山,他一心向雲峰請教學問。雲峰耐心地一一解答,時間一長,其他同住此處的學子也紛紛圍過來,聆聽雲峰的講解。

在雲峰居住的小院中,共有十人,他們都是來參加此次鄉試的考生。

每天清晨,他們起床後的第一件事便是趕來聆聽雲峰的講解。

不論之前是否存在疑惑,只要提出問題,雲峰都會耐心地一一解答,即使有些問題以前已經講過,他也不厭其煩。

往往以前他們在學院裡始終記不住的知識點,雲峰總能以獨特的方式講解出來,讓他們豁然開朗。

因為雲峰是這裡年紀最大、知識儲備最豐富的人,他們便尊稱他為“雲先生”。

只要是雲峰講解的知識點,即便再難理解的內容,也能被記得清清楚楚。

時間在雲峰和眾位學子的期待中悄然流逝,終於迎來了鄉試考試的開始。

大家相互鼓勵一番後,各自拿著號碼牌走進了會場。

鄉試歷時九天,這九天裡,眾人彷彿經歷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待考試結束走出會場時,每個人都是一身酸臭,有的人剛出考場,直接暈倒在地。

雲峰倒沒有像其他學子一樣,畢竟他有空間可以休息。

剛回到寺廟的小院,其他住在這裡的人,全都回來了,他們一回來,也不在乎身上的酸臭味,倒在床上就是呼呼大睡。

整整睡了一天一夜,才有人逐漸醒了過來,這才發現,自己的身上已經臭了。

鄉試後,就是漫長等待放榜的時間,鄉試放榜是在考試後的三天。

放榜的前一天,院子裡的人們便開始籌錢,在放榜不遠處的茶樓預訂好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