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這本書是一部鬼話呢?透過前文,看到了隱藏在此書反面的血淚歷史之後,我們都能明白,作者為何說這書是一部鬼話,滿紙荒唐言了。

一日,他的兩個老師,方以智與吳梅村來看他。

這就是“一日,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別,【蒙雙行夾批:這是真像,非幻像也。該批:作者自己形容。】”

從批語可知,這不是書中故事,而是真實的歷史,一僧一道前來看望這最後一塊補天之石。

批語也明說了這是作者自己形容的,也就是朱慈炯對自己二位老師的形容。所以我們一定要分清,書中哪些是真事,哪些是幻像。

二位先是說些雲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後便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

此石聽了,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

看到這裡我們要明白,這裡絕不是朱三太子想要去人間享受榮華富貴,而是求他的兩位師傅:“你們都是有大才能之人,希望二位師傅也帶我下山去,拯救國家民族於危難之際。”

【甲戌側批:竟有人問口生於何處,其無心肝,可笑可恨之極。】

向那僧道說道:“大師,弟子蠢物,【甲戌側批:豈敢豈敢。】

現在知道這裡脂批為何說“豈敢!豈敢”了吧?

不能見禮了。適聞二位談那人世間榮耀繁華,心切慕之。弟子質雖粗蠢,【甲戌側批:豈敢豈敢。】

性卻稍通,況見二師仙形道體,定非凡品,必有補天濟世之材,利物濟人之德。如蒙發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里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

二仙師聽畢,齊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甲戌側批:四句乃一部之總綱。】倒不如不去的好。”

這一段的意思,就是當初方以智與吳梅村勸朱慈炯:“還是算了吧!我們知道你想去試一試,可是這麼多人都失敗了,到最後一定還是一場空,不如不去的好。就把這本《石頭記》修好,為大明之亡修一部正史吧!”

所以最後還是兩個老師勸阻了朱慈炯,讓他放棄了反清復明的願望,轉而來為逝去的大明來修此一部史書《石頭記》,以告後人。

那僧說: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終之日,復還本質,以了此案。你道好否?”

石頭聽了,感謝不盡。那僧便唸咒書符,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且又縮成扇墜大小的可佩可拿。

這一段就表明了癩頭和尚吳梅村,幫助朱慈炯把原來大量的初稿,重新修改整理成了一本書,這樣石頭寫的東西才成了一部可以面世的書。

有人認為多人寫作不可能,那是你低估了作者的能力,比如你寫了一本書,另一個水平更高的人拿來修改是完全可以的。況且紅樓夢的寫作風格也不是完全一致的,水平也不是從頭到尾保持一樣的。

我們在林黛玉進賈府一段裡,也可以看到,癩頭和尚就是此書作者之一。

當時林黛玉初進賈府,眾人一見他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便問他常服何藥

黛玉碩:那一年我三歲時,聽得說【甲戌側批:文字細如牛毛。】來了一個癩頭和尚,

【甲戌眉批:奇奇怪怪一至於此。通部中假借癩僧、跛道二人點明迷情幻海中有數之人也。非襲《西遊》中一味無稽、至不能處便用觀世音可比。】

說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從。他又說:‘既捨不得他,只怕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