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緊迫性,使其在慌亂中做出決策,從而為己方創造更有利的戰機。

3. 以迂為直:

- 表面捨近求遠:從表面上看,不直接去救援被圍困的目標,而是繞路去攻擊敵人的後方或其他關鍵地點,這種做法看似繞了遠路,但實際上能夠避開敵人的鋒芒,避免直接衝突帶來的巨大損失。

- 實則直達目的:透過這種迂迴的方式,打亂敵人的部署,牽制敵人的兵力,最終實現解救被圍困目標的目的。就像齊國軍隊沒有直接奔赴趙國邯鄲與魏軍交戰,而是進攻大梁,迫使魏軍回援,從而間接解救了趙國。

4. 誘敵深入、驕敵輕敵:

- 偽裝與示弱:可以透過故意表現出自己的弱小、無能或者採取一些虛假的行動,讓敵人產生輕敵的心理,放鬆對己方的警惕。例如孫臏在指揮齊軍時,先佯攻魏國的平陵,故意在平陵輸給魏軍,並且派出少數部隊佯裝與龐涓的部隊交戰,故作示弱,使龐涓認為齊軍主將指揮無能。

- 誘導敵人犯錯:利用敵人的輕敵心理,誘導敵人做出錯誤的決策和行動,使其陷入己方預設的陷阱。龐涓在看到齊軍的“弱勢”表現後,丟掉輜重,以輕裝急行軍晝夜兼程回救大梁,結果在桂陵遭遇齊軍伏擊。

5. 把握全域性、協同配合:

- 全域性觀:制定策略時要對整個戰局有全面的瞭解和把握,清楚地認識到各方勢力的關係、敵我雙方的優勢和劣勢以及戰場的形勢變化等。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找到實施“圍魏救趙”策略的最佳時機和地點。

- 協同作戰: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各個部隊之間的緊密配合,包括佯攻部隊、主攻部隊、伏擊部隊等,各部隊要按照預定的計劃和目標行動,確保整個策略的順利實施。例如在桂陵之戰中,齊軍的不同部隊在孫臏的指揮下,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最終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