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場考試,考四書五經。

這是最後一場重要考試,也是最能考驗學問的一場。林焱早早就到了考場,發現今天的氣氛明顯不同。

考官們神情嚴肅,巡查更加仔細。而考生們也都屏氣凝神,不敢有絲毫懈怠。

"開考!"隨著鐘聲響起,考官開始宣讀題目。

今天的題目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經義理解,第二部分是章句訓詁,第三部分是史論結合。每一部分都極為考究功底。

林焱看著題目,不禁點頭。這些題目都很有深度,而且處處都藏著機關。

比如第一題:

"《孟子》雲:'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試論其義。"

這題表面上是在考經義理解,實則是在試探考生的政治立場。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考驗。

林焱沉吟片刻,開始答題:

"孟子此言,非輕君也,實重民也。蓋君之所以為君,在於愛民。民心所向,即天命所歸"

他的回答既不失經義本意,又巧妙避開了敏感問題。既顯示了學問,又保持了分寸。

第二題更為刁鑽:

"《禮記》言:'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試申其義。"

這題看似是在考禮制,實則暗指當前朝廷的治理之道。林焱明白其中深意,於是寫道:

"禮之為用大矣。經國家者,治政之本也;定社稷者,安邦之基也;序民人者,治世之要也;利後嗣者,傳承之道也。然禮必因時而變,苟執古之禮而不知通變,是謂拘泥"

這段回答可謂精妙。既闡述了禮的重要性,又指出了改革的必要。特別是最後那句"因時而變",更是點出了關鍵。

正寫到這裡,忽然聽見不遠處有騷動。原來是有考生在答卷中引用了一些敏感的歷史典故,被考官當場指出。

林焱瞥了一眼,發現那考生正是之前跟趙廣有來往的一個權貴子弟。看來是想借題發揮,表明立場。

"太急躁了。"他搖搖頭。這種場合,表態要講究方式方法。太直白反而適得其反。

繼續答題。第三題是最難的:

"《春秋》書法,微而顯,婉而著。試論其義,並舉例說明。"

這題不但要考驗對《春秋》的理解,還要能舉例論證。更重要的是,《春秋》的書法本身就是一種政治智慧的體現。

林焱胸有成竹,寫道:

"春秋之法,其義深矣。微而顯者,見微知著也;婉而著者,含蓄盡致也。如隱公元年'公子翱帥師伐讙'一語,表面記事,實則示警"

他舉的這個例子很有講究。這是在說明如何委婉地表達政治立場。點到即止,不必說透。

寫完這些,他又留意到考官的反應。果然,有幾個考官的目光在他的答卷上停留了很久。

這時,忽然有考生被發現夾帶。但奇怪的是,那些小抄上寫的不是考題答案,而是一些人事任免的訊息。

"查!"主考官雷霆震怒。

林焱看在眼裡,暗自搖頭。這是有人想趁機傳遞訊息啊。但在這種時候玩這種把戲,未免太過愚蠢。

繼續答題。第四題很有意思: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試論其義,並論今日吏治之弊。"

這題直接把經義和現實結合起來,而且指向性很強。林焱提筆寫道: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古人重以身作則,正以此也。今日吏治之弊,根源何在?正在於身不正也。官不修己,焉能服人?吏不率先,焉能令行?"

這段話看似在講道理,實則句句都在點當前的官場積弊。但又不是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