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鄉村文化禮堂的建設之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鄉村文化禮堂的建設之路》
葉立航和吳林的故事推進到了第 174 章,這一次,他們將精力投入到了鄉村文化禮堂的建設當中。
在他們所在的鄉村,精神文化生活相對匱乏,村民們缺少一個集中交流和開展文化活動的場所。葉立航和吳林深知文化禮堂對於豐富村民精神世界、傳承鄉村文化的重要性,決定挑起這一重任。
他們首先面臨的是選址的難題。村裡可用的空地有限,既要考慮到交通便利,又要儘量不佔用農田,還要顧及周邊居民的意願。葉立航和吳林為此與村委會和村民代表進行了多次商討,但始終難以達成一致意見。
資金的籌集也讓他們倍感壓力。建設文化禮堂需要大量的資金,包括建築材料、施工費用、內部設施購置等。他們嘗試向政府申請文化建設專項資金,同時也在村裡發起了募捐活動,但所籌資金遠遠不夠。
在設計和規劃方面,他們缺乏專業知識。為了打造一個既實用又具有鄉村特色的文化禮堂,他們四處請教專家,參考其他地區的成功案例,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是遇到了許多無法預料的問題。
施工過程中,各種狀況層出不窮。惡劣的天氣影響了工程進度,施工隊伍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工程質量存在隱患。葉立航和吳林不得不時刻緊盯施工現場,協調解決各種問題。
內部設施的採購也是一大挑戰。他們需要購買音響裝置、舞臺道具、圖書資料等,但由於預算有限,很難買到價效比高的產品。而且,一些供應商看到他們是鄉村專案,服務態度不佳,送貨和安裝都不及時。
文化活動的策劃和組織同樣讓他們絞盡腦汁。村民們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如何安排豐富多彩、深受大家喜愛的活動,成為了他們頭疼的問題。
家庭方面,由於全身心投入到文化禮堂的建設中,他們對孩子和父母的照顧減少。孩子在學校遇到了問題,他們無法及時給予關心和幫助。父母也對他們的忙碌感到不滿,認為他們忽略了家庭的責任。
面對家人的抱怨,葉立航和吳林感到愧疚,但他們堅信鄉村文化禮堂的建設將給村民帶來福祉,希望能夠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援。
葉立航和吳林在鄉村文化禮堂的建設之路上艱難跋涉,儘管在選址和資金籌集方面付出了諸多心血,但面臨的困境依舊如一座座難以逾越的山峰,橫亙在他們面前。
他們發現,選址的難題遠比想象中更為複雜。雖然與村委會和村民代表進行了多次商討,但各方的利益訴求難以平衡。有些村民認為選定的地址離自家過遠,參與活動不方便;有些則擔心文化禮堂的建設會影響周邊農田的灌溉和排水。
為了找到一個讓大家都滿意的解決方案,葉立航和吳林不辭辛勞地對村裡的每一塊空地進行實地考察,測量面積、評估地形、考慮交通等因素。他們繪製了一張又一張的規劃圖,試圖在有限的條件下實現最優的選址。
然而,每一次提出新的方案,都會引發新的爭議和反對聲音。他們在村民之間來回奔波,耐心傾聽每個人的意見,努力解釋文化禮堂的重要性和好處,但進展依舊緩慢。
資金的籌集更是讓他們焦頭爛額。政府的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申請流程繁瑣,需要提交大量的檔案和報告,而且審批時間漫長。村裡的募捐活動雖然得到了一些村民的支援,但捐款數額遠遠不足以支撐整個專案的建設。
他們嘗試聯絡當地的企業和慈善家尋求贊助,但大多數企業對鄉村文化禮堂的投資興趣不大,認為回報率低。慈善家們雖然表示關注,但實際的捐款也十分有限。
為了節省開支,葉立航和吳林決定親自參與部分施工和採購工作。他們去建材市場挑選價格低廉但質量尚可的建築材料,與商家討價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