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了能多省一點錢。

在設計和規劃方面,由於缺乏專業知識,他們遇到了諸多技術難題。參考其他地區的成功案例雖然給了他們一些啟發,但在實際應用到本村時,卻發現存在諸多不適應的地方。

比如,建築的結構設計要考慮當地的氣候和地質條件,內部的佈局要符合村民的使用習慣和文化需求。他們請教的專家雖然給出了一些建議,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是需要不斷地調整和改進。

施工過程中的問題更是層出不窮。惡劣的天氣常常導致工程被迫中斷,雨水浸泡地基,狂風損壞建築材料,給施工帶來了巨大的困難。施工隊伍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工人缺乏經驗,施工質量難以保證。

葉立航和吳林不得不每天守在施工現場,監督施工進度和質量。他們與工人們一起克服困難,調整施工方案,確保工程能夠順利進行。

內部設施的採購也讓他們費盡心思。預算有限使得他們在選擇音響裝置、舞臺道具和圖書資料時捉襟見肘。他們在市場上尋找價效比高的產品,對比不同品牌和供應商的報價。

但有些供應商為了追求利潤,故意提供質量低劣的產品或者虛假的報價。葉立航和吳林需要具備敏銳的判斷力和談判技巧,才能避免上當受騙。

文化活動的策劃和組織同樣充滿挑戰。村民們的興趣愛好廣泛,從傳統的戲曲表演到現代的文藝演出,從農業知識講座到兒童繪畫比賽,需求各不相同。

他們需要充分了解村民的喜好和需求,制定多樣化的活動方案。但由於缺乏經驗,他們策劃的活動有時參與度不高,或者在組織過程中出現混亂。

家庭方面,孩子在學校因為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導,學習成績下滑,性格也變得內向。老師多次找家長溝通,希望他們能多關注孩子的成長。

葉立航和吳林心中充滿了愧疚,他們試圖在晚上抽出時間輔導孩子的功課,但往往因為疲憊不堪而無法集中精力。

父母的身體也越來越差,需要人照顧。他們只能在週末匆忙帶父母去醫院看病,然後又立刻投入到文化禮堂的建設工作中。

面對家庭的困境,葉立航和吳林感到無比痛苦和無奈。但他們堅信,文化禮堂的建成將為鄉村帶來巨大的改變,希望家人能夠理解和支援他們。

與此同時,他們在推進文化禮堂建設的過程中還面臨著一些村民的誤解和質疑。有些村民認為這是浪費錢的面子工程,對實際生活沒有幫助。

葉立航和吳林決定透過舉辦村民大會,向大家詳細介紹文化禮堂的功能和意義,展示未來的規劃和願景。他們用真誠和熱情逐漸消除了村民們的疑慮。

儘管困難重重,但葉立航和吳林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他們堅信,只要堅持不懈,鄉村文化禮堂一定能夠建成。

他們繼續努力,不斷尋找新的解決辦法。葉立航和吳林積極與周邊村莊交流合作,共享資源和經驗。他們還利用網際網路平臺,發起眾籌活動,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援。

同時,他們組織村民成立志願者團隊,參與文化禮堂的建設和管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文化禮堂的建設逐漸有了起色。

未來,他們期待著文化禮堂成為鄉村的精神家園,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傳承和弘揚鄉村文化。同時,他們也希望能夠在事業成功的同時,彌補對家人的虧欠,讓家庭重新充滿溫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