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真正的言論自由(第1/2頁)
章節報錯
“啊翁,為什麼不繼續攻佔城池啊?”
蒙武收到撤軍訊息後,他焦急的跑到蒙驁營帳之中。
蒙驁捧著《孫臏兵法》竹簡,頭也不抬的回道:“這是軍令。”
“為何?如今軍隊士氣大振,應該一鼓作氣,直抵新鄭!”
韓國都城歷經三次遷徙。
公元前424年,從原本封地最北邊的平陽(臨汾),遷移到最南邊的宜陽。
首先是為了避免秦趙兩國直達水晶,其次是看上了鄭國這塊肥肉。
公元前408年,韓國攻鄭接連勝仗,又將國都遷移到更靠近的陽翟(禹州)。
公元前375年,趙韓魏三國諸侯無視晉國,直接面見周天子,三家分晉。
同年,韓國成功滅鄭,遷都鄭國國都新鄭。
蒙武一直在闡述,應該繼續前進,並且將戰局分析得條條是道。
“阿翁,成皋和滎陽兩邑,我軍取得巨大戰果,令韓國膽寒,他們此刻定是惶恐不安,我認為,不應該撤軍!”
蒙驁抬眉,淡淡道:“實話告訴你,這是大王的命令。”
“......”
既然如此,君命如山。蒙武還能說什麼?心情不爽,該罵還得罵。
“#¥%…%…¥¥%…”
秦國武將都特別有自己的想法,從白起就能看出來。
蒙驁走去,安撫兒子情緒:“你有所不知,大王所圖,並非韓國,而是趙國。”
“成皋與滎陽,只是一處踏板,真正劍指之地,乃是趙境!”
蒙武眼睛亮起來:“那,何時攻趙?”
“未知。”
“......”你這話說了跟沒說一樣。
蒙武鬱悶的走出營帳,迎面走來宋坤,讓他原本壓抑的心,蠢蠢欲動起來。
“阿坤,你說,本來打得好好的,大王為何要突然撤兵啊?”
“噓——”宋坤急忙把他拉到一旁,“背後妄議大王,你想找死嗎?”
“沒事。你怕什麼?”沒想到,蒙武卻表現得毫不在乎。
......
原來——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思想異常開放的時代,也是一個十分神奇的階段。
所謂“百家爭鳴”,只要你有想法,都可以自由著書立說,四處宣揚自己的思想和主張。
這才是真正的言論自由!
所以,受“百家爭鳴”影響,別說背後議論國君了,哪怕你當著國君面罵他,也屁事沒有。
各大諸侯對言論好壞,並不在意,哪怕在意,也無能為力。
劃重點,這不是從諫如流,而是不管不顧。
直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治階級開始從教化民眾思想,到壓迫,最後是禁錮。不允許任何不利統治的言論出現,最典型的就是清朝“文字獄”。
在春秋戰國時期,你甚至可以在邯鄲破口大罵:“當今趙王就是昏庸無道、驕奢淫逸,不仁不義,徹頭徹尾的大昏君!”
即便路過趙城衛,他們也只是瞥你一眼,並不會抓你,聽起來是不是很魔幻?
還真有人這麼做過,他罵的不止是趙王,而是連天下諸侯一起罵,還特意立書宣揚,見人就口嗨,以表顯自己思想先進。
這個勇者就是莊子,“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為什麼會形成這種奇葩的社會現象呢?主要是那群讀書人太活躍,一旦有同伴被抓捕,會立即奔走相告,不把你名聲搞臭不罷休。
如果趙王抓了一個,就會被其他諸侯笑話。
“趙老弟啊,你怎麼心胸如此狹隘呀?這可不是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