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坐著。

商務座的體驗感還是很不錯的,到站的時候都有點捨不得下車。

出了火車站,先是找了家酒店住下,畢竟是第一次來這裡,人生地不熟的,總得了解一番才好租房子。

梁朝明在酒店裡住了兩天,這兩天各種上網查資料,打車圍著這座城市轉,最終把租房的範圍劃定到了一片商業區裡。

這裡出租的小公寓,大多都是單身公寓,大的六七十個平方,小的三四十個平方,還有的是複式的。

不過複式的一般都是頂樓,考慮到一個保暖和乘涼的問題,再加上他又是一個人住,還有個空間可以放東西,並不需要太大面積,所以最終敲定了一個55平方的單身公寓。

海城不愧是大城市,房價比原主居住的那座城市高多了,55個平方的房子,光月租每月就4000,這還不算水電費,煤氣費,網費,有線電視費等,雜七雜八加起來,每月差不多要5000打底。

梁朝明覺得,如果不在這裡給原主買上一套房子,而只是租房子住,等到原主回來,說不定連房租都賺不出來。所以若是準備留在這座城市裡發展,那就得給原主買套房子,也或者,換一座二三線城市發展。

有了固定的落腳點後,接下來就是市場調研了。

梁朝明決定給開個店,不管開個什麼店,首先客流量都是很重要的,所以他初步把目標定在了步行街,不過經過一番調研之後就放棄了。

因為步行街的門面房只租不賣,而一個二十個平方的門面房,每月的房租就要1萬多,不要說原主了,就算是讓梁朝明自己經營,他也擔心每月的盈利供不起自己的房租。

為了方便出行,他乾脆把原主那輛二手車給賣了,主要是那玩意佔地方,找停車位又很麻煩。

直接去買了一輛小電驢,開始在這座城市裡瞎逛,一直到在租的這套房子裡住了一個多月之後,才終於看中了一套門面房,這是一套2層的小樓房。

倒不是二層是它的總高度,總高度有23層呢,一樓和二樓都是門頭房,梁朝明相中的這一套,一樓和一樓是連在一起的。

每一層的面積都是60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