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奔出去跟上了三個哥哥的腳步。
幸好華苓打扮粗糙;動作也沒多少扭捏,兩個堂哥只當她是長得特別俊俏的庶生堂弟,只看了她一眼就允許她跟在三人身後。要知道,祠堂平常是不允許女性去的,即使是到附近閒晃也都不可以。
華苓聽到謝華德在說:“……爹心裡的氣無處可消,就算揪不出幕後黑手,他也要將所有相關聯等人都從重處置,十六和十七曾叔公都是我們四房的直系……我哥的死,我嫂子、侄子女的死,必須有同樣多的人,受同樣的罪,才能勉強彌補……”
謝華德的話裡,似帶著森森鬼意。
最親的人被這樣殘忍地害死,這世上誰能保持無動於衷?
華苓能理解二房和四房的行為,但是如此劍拔弩張地要釘死五房,也許族裡的氣氛此後就再也無法溫和起來,二房、四房和五房之間,是要成生仇死敵啊……丞公爹一直以來的努力,每一任丞公的努力,不就是想要讓家族發展壯大,一直和睦團結下去?
華苓再一次發現,布這個局的人,對人性太瞭解了。
最可能讓人反戈相向、不死不休的矛盾,其實並不是無處不在的利益,而是人的感情。
只是牽涉對利益的爭奪,就會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但如果事情關涉人最關心的家人,血脈至親的生死存亡,只要一個人還有人性、有良知,都不可能會讓步。
華苓抬頭看著前面大郎一瘸一拐的身影,忽然想,如果這回大郎沒有幸好存活,她很可能也根本不能這樣冷靜地思考這些吧?
她深深地吸一口氣,不論是什麼事,都能找到解決的方法的。即使是盛極而衰……她的手悄悄握緊了拳,也許很多時候,事態的變化都不是個人能夠干涉的,但總有辦法,能讓事情變得不那麼壞。
她不會害怕變化,不能。
祠堂是一個家族裡地位最高的建築,因為這裡供奉了先祖,這裡代表了整個家族的血脈根源。
這是一個要求保持莊靜肅穆的地方,但是今天,江陵謝氏的祠堂因為爭執不下的兩方成為了沸騰的菜市場。
十六、十七叔公兩位曾叔公,已經是那一代僅存的兩位老人。兩位曾叔公是三十二叔公的長輩,已經九十多歲,在這個年代已經算得極度高壽。
家族的教育讓謝氏子弟幾乎是本能地敬重長輩,謝丞公為首,五房的家長齊齊整整地立在兩位老曾叔公跟前,面色沉重。熙字輩、華字輩,身在族村的接近兩百男丁也都來了,垂首立在五房家長之後,一個個噤若寒蟬。
華苓還看見了,在謝丞公等人右側,有七八名叔公輩的老人家來了,年輕後輩們,面色不敢有絲毫怠慢地給他們讓開路來。
他們都身穿滾白邊的黑色深衣,華苓忽然明白,這應該就是丞公爹曾經跟她說過的,族裡能夠決定下代丞公繼任候選的長老團。
長老團泰半也是出自嫡系五房,但是他們並不執掌族中各項實務,他們是必須保持絕對公正的一個審判團體。
頭髮全白的十六叔公頓著柺杖,站在祠堂門前,顫巍巍地大罵:“江河日下,人心不古!人心不古!我族曾是何曾團睦的家族,子弟齊心,其利斷金。為了這小小一點利益,我的侄孫、曾侄孫,就這麼折在你們的陰私手段裡。你們眼中,是隻剩下了那點子利益,再無祖宗、無家族、無兄弟?不愛護兄弟姐妹,不愛護家族,一昧地往自己口袋裡摟錢摟權,此怎敢說是我謝氏子弟?便是祖宗泉下有知,也要從棺材裡爬起來,把你們一個個不肖子孫,按在池塘裡淹死!……”
包括謝丞公在內,謝氏子弟一個個都被罵得不敢抬頭。
‘長輩’這兩個字的意義,並不只意味著‘就要埋進土裡的、需要後輩提供生活物資、無法形成任何貢獻’的年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