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學生預備遊行。

他們請林子軒發表演說,譴責段祺睿政府製造的三一八慘案。

林子軒對此頗為熟悉,便進行了一次短暫的演說,聲討段祺睿政府的暴行,高度讚揚了學生的英勇行為。

在演講的尾聲,他如此說道。

&ldo;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這樣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最偉大的事業為中國的解放而鬥爭。&rdo;

&ldo;那些學生雖然倒下了,但會有千千萬萬的學生站起來,我們會將他們銘記在心底,繼續前行,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奮鬥終生。&rdo;

聽演講的不僅有中國留學生,還有蘇聯的校長和教員。

這位校長聽到身旁翻譯人員的話,覺得林子軒說的真好,如果把&ldo;中國的解放&rdo;變成&ldo;全世界的解放&rdo;那就更好了。

就這樣,林子軒的莫斯科之行從一場遊行開始了。

☆、第三百一十章 前來蘇聯的參觀者們

林子軒之所以要引用這段保爾柯察金的名言,是因為那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給了他深刻的印象,是他閱讀過的為數不多的蘇聯小說之一。

在後世,這段話和高爾基的《海燕》成為中國人對蘇聯的最後記憶。

而且,《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故事極為勵志。

1927年初,22歲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完全癱瘓,臥病在床,他的雙目開始失明。

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他決意透過文學作品,展現自己所處時代的面貌和個人的生驗。

這個過程非常艱苦,他克服種種困難進行寫作,終於在1933年完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小說,只是出版的過程並不順利。

最終經過朋友的介紹才得以出版,沒想到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在蘇聯一書封神。

之後,他住進了蘇聯政府為他蓋的別墅,有專門的人員照顧他,還有醫務人員為他看病。

他開始創作《暴風雨所誕生的》,這本小說在寫作的過程中時常要根據&ldo;上面&rdo;的意思進行修改,這是為了保證小說創作路線的正確性。

奧斯特洛夫斯基和法國作家紀德有過一段恩怨。

紀德是法國小說家,1947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他在1935年訪問了蘇聯,回國後寫了《訪蘇歸來》,並且很快被翻譯成了多種文字在其他國家出版,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訪蘇歸來》的正文只有三萬字,卻真實的描寫了在蘇聯的所見所聞。

正因為真實,並且表達了對蘇聯幻想的破滅,以及得出了蘇聯必將破產的結論。在世界文壇引起了軒然大波。

蘇聯當局對這本書的反應極為強烈,透過各種途徑動員各國支援蘇聯的人士對紀德及其《訪蘇歸來》發動猛烈的抨擊。

蘇聯的報刊指責紀德是&ldo;披著羊皮的狼&rdo;和&ldo;法西斯奸細&rdo;。

因為紀德宣稱自己是者,對蘇聯懷有憧憬。只是參觀之後改變了看法。

紀德在蘇聯期間就批評蘇聯國內的現實主義作品都是平庸之作,沒有人敢於寫標新立異的作品。文學創作套路化。

他和奧斯特洛夫斯基有過一次會面。

當時兩人的交談很友好,但當《訪蘇歸來》出版後,奧斯特洛夫斯基指責紀德是個卑鄙無恥的騙子,欺騙了蘇聯人民的感情。

和紀德同屬法國作家的羅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