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軒不太願意接受這種交換,但其他書局不這麼想。

英國政府的官方邀請和自己跑過去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檔次和待遇會有很大區別。

既然英國人願意,咱們何樂而不為呢。

在上海出版行業內部的會議上,絕大部分人都贊成英國大使館的提議。

林子軒清楚官方和民間的區別,有了英國文化部的支援,書展會在倫敦營造出一股聲勢,這對上海各家出版社非常有利。

為了宣傳中國文化,他只好放下心中的芥蒂,同意進行這次官方的文化交流。

生活就是這樣,很多時候並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為了更好的目的,需要不斷的妥協。

接下來的時間是進行準備工作。

在和英國使館的專員商量妥當後,以前的計劃只能推翻了,這畢竟是一場官方活動,書展的規模要比剛開始擴大好幾倍。

有了英國政府的背書,上海的出版社放下心來,加班加點的趕製新書。

還有書局想把書展拖延到下半年,如此才有充足的時間準備。

林子軒絕不通融,他發現事情一旦超出控制就會出現各種讓人不愉快的場面。

無論別人怎麼樣,他在三月下旬一定會離開上海。

由於要參加國際筆會。他要找國內的作家同行,這是一次和歐美各國著名作家交流的機會,不能只有他一個人前往。

他還要把中國作家介紹給世界文壇。

同行的人要懂得英語,要有寫作才華。還要善於交流……

徐至摩自然是首選,他在英國有不少朋友,交遊廣闊,文采飛揚。

下一個是鬱達浮,鬱達浮在1926年12月離開廣州。回到上海,編輯《洪水》半月刊和《創造月刊》,並主持創造社出版部的事務。

1927年1月,他在《洪水》半月刊上發表了《廣州事情》一文。

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因為鬱達浮在文中揭露了廣州國民政府的種種弊病。

&ldo;實際上這國民政府內在左右政治大局的,只有幾個人,幾個和民眾漠不相關的前世紀的偉人,在他們的統治下,廣州當然還是沒有得到改造的舊社會。&rdo;

對於這篇文章,創造社內部分歧嚴重。郭沫偌和成仿伍都寫信批評鬱達浮。

成仿伍寫道:&ldo;我只在這裡預告一聲,《洪水》將要特別注意選稿,我寧可它馬上停刊,不願它再有此類文字登出。&rdo;

鬱達浮是一個真性情的人,他覺得有話就要說出來,算得上是一位激進分子。

他在廣州待了大半年,看到了各種陰暗面,不吐不快,認為自己沒有錯。

然而,在北伐如火如荼的當口。這篇文章非常的不合時宜,難免被人抨擊。

這應該就是創造社分裂的開端。

林子軒把鬱達浮拉去英國,是想讓他暫時遠離這個輿論漩渦,等事情平息下來再說。

他欣賞鬱達浮的直言不諱。因為他自己做不到如此毫無顧忌,如此不虛偽。

林子軒清楚自己無法成為魯訊和鬱達浮那樣的人,但不妨礙他保護鬱達浮。

進入三月份,戰爭進入最後的階段,北伐軍分三路進攻上海和松江,由宜興包抄蘇州。由寧波奪取浦東。

租界拉起鐵絲網,全面封閉,只留有幾條通道,沒有通行證嚴禁進出。

3月12日,上海各團體舉行臨時市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臨時執行委員會。

提出組織市民代表會議,受國民政府節制,接收上海政權,建設民選市政府。

3月21日,上海工人舉行第三次武裝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