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過北採買古董、布緞、首飾、傢俱、金銀玉器之類的大買賣。這送菜送肉的賺不了多少錢,除了農家的,誰也不願意做。因此只能去菜市上。”

寧陽笑了笑,說道:“這就是了,既然這小買賣大商戶看不上眼,可農家的百姓卻不會嫌錢少。為何不把肉、菜、蛋、調味料子、米麵等物分類好,找幾家東西新鮮的農戶,讓他們夏秋兩季按王府所用每日晨午送上府來?如此不是省事又省力?”

劉阿聞言又是一愣,躬身說道:“是,王妃明鑑,老奴怎麼就沒想到這法子呢?”

寧陽卻笑了笑,只怕不是沒想到吧?王府裡的管事,放到現代去,都是管理方面的經理級人物了。內院兒總管差不多也算是個總經理了吧?可能想不到這個?之所以想不到,只怕另有原因吧。只是這劉阿平時辦事還是得力的,看著不像是個貪圖小便宜的,他把別的院兒都管得還不錯,唯獨廚院兒沒什麼規章,為什麼呢?

“上個月廚院兒用了多少銀子?”寧陽試探著問道。

“回王妃,總共三百二十三兩七錢。”

“三百多兩?”寧陽這回可真是愣了。好半晌她才道,“廚院兒的賬本可在?去拿來我看看。”

劉阿沒想到寧陽竟然還會看賬目,這讓他有些驚訝,但還是躬身應了,退下去之前,卻聽寧陽道:“悄悄地去拿,別讓人見著。今兒下午與你說的事兒,不許傳出去。”

待劉阿出了暖閣,一旁侍候的奶孃和月桂互看一眼,奶孃說道:“三百多兩,我的祖宗喂,奴婢以前未進宮時,家裡一年也就用個一兩半銀子。有時年景不好,節衣縮食的一兩銀子也能湊合著過。那時候村頭的良田一畝也不過七八兩銀子,鄉里的員外家裡也不過幾百兩家當,那都算是讓人眼饞的富貴人家了。這王府裡家大業大的,就算幾百號子人一個月也吃不了百姓家富戶一輩子的家當吧?”

月桂也有些吃驚,說道:“奶孃說的是,奴婢未入宮前兒,家裡還算殷實,奴婢的孃親操持家裡,去市上買斤肉也不過二十文錢。一家子一日有五十文錢,那都能有魚有肉吃上一桌了。”月桂說話間奉了盞茶給寧陽,“依奴婢看,王府的廚院兒裡這錢用的可真是多,指不定有什麼鬼呢。”

寧陽點頭喝了茶,古代金銀出產地很少,很多人家都是用銅板的。一兩銀子抵一千二百多文錢,她也不相信王府裡一個月吃東西能花三四百兩銀子。

這真是不問不知道,一問就問出個事兒來。諸葛端雲是親王皇叔,比一般的親王年俸要多些,每年銀子一萬五千,祿米八千。加上在朝中領著輔國總領大臣的官職,年俸兩千,祿米八百。如此算來,僅帝都王府裡每年就有一萬七八千兩銀子。

“若按著總管的話來算,每年光綢緞布料要六千兩、首飾一千,加上府裡僕役的月錢、年節的賞銀、廚院兒裡每月三百多兩的花銷,王府一年能剩下的銀子不足萬兩。”寧陽說道。

月桂聽了說道:“還有呢,這些錢如果再購置些古玩器皿,每年節時各個地方總有年禮送吧?既然人家送了,王妃就得張羅著回禮,王爺雖說是皇叔,可也得給皇叔置辦年禮不是?這樣算下來,可還能有剩下的銀子?”

寧陽一聽有些暈了,確實是這樣。當初在皇宮裡時,元皇后每年到了快要過年時總是忙得腳不沾地,幾乎年年那時候都會免了請安的禮。那時她還感嘆皇后不好當,現在她就要感嘆王妃也不好當了。如今想想,當初在內文學館讀書學畫的日子,跟現在一比可真是無憂無慮多了。最起碼只管好了自己,其他的都不必掛在心上,如今卻要管個王府,幾百號子人,當初沒學家務管理可真是個錯兒啊。

看出寧陽的心思,奶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