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本的時間。

朝議內容也不算太多,第一便是長安城的治安,兩位京府少尹隋乂和柴錦要向皇帝和朝臣稟明,柴錦嘴笨,這種事還是由隋乂來說,大致總結起來就是“長安沒事”,百姓日常生活並未因國喪有太多的影響。長安沒事,兩個京府少尹功不可沒,蘇彥也禮節性讚揚了幾句,這時蘇碧卻提議,將隋乂提拔為京兆府尹。

蘇碧提議時特地看了劉愈一眼,意思就是“互利互惠”,隋乂算是劉愈的人,提拔了盟友的屬下等於是為自己增加一個籌碼。本身這提議也合乎情理,長安城的京兆府尹的確在緝盜案之後空缺了很久,是該從兩個京府少尹中扶正一個。隋乂和柴錦,明眼人一看就能明辨好壞,柴錦在任上最多算是個混事混經驗的駙馬。

這提議出發點是好,但袁博朗卻有異議,他認為隋乂既然是都察院副都御史兼京府少尹,要提拔,應該是在都察院中再擢升,而不是從“中央”下放到“地方”,等同降職。而袁博朗提議是由這次在關中賑災中表現優良的地方太守升任京兆府尹,算是平級徵調。

現在長安城的治安至關緊要,劉愈不想將這京兆府尹的空缺留給他人,在這個職務上,他跟蘇碧的心思一樣,就是一定要留在自己人的手上,方便他對長安城內外情況的掌控。

“皇上,京畿安危涉及皇室安危,臣以為當找熟悉長安城的人來擔當京兆府尹的職位,在這點上,隋少尹更加適合。”劉愈當眾提議道。

本來隋乂跟劉愈的關係不一般,劉愈並不適合發表意見,但這時提出來,也並沒有人會覺得怎樣,畢竟劉愈其實在婉言謝絕袁博朗給隋乂升官的“好意”。

凡有事不決,事情就要交給皇帝來裁決,而恰恰京兆府尹的空缺涉及地方官的任免,本是吏部的差事,劉愈打個眼色,蘇彥在劉愈寫的今日朝議總結上已清楚明白,這事情要先問問吏部尚書阮萬齊的意見。阮萬齊是那種很會見風使舵的人,這時很謙卑地請皇帝“聖裁”。

“朕覺得還是劉統領的意見比較中肯。”蘇彥道,“京兆府尹事關長安城的安危,在朕新當國之後,是應該找個熟悉長安城的人來擔當此任。”

話都是劉愈提前教蘇彥說的,蘇彥說出來雖然還是有幾分沒底氣,好在有幾分君威,令人懾服。

京兆府尹的空缺有了著落,第一件朝議也算結束。之後戶部和都察院的人分別彙報了關中的旱情和救災,以及在這次救災中辦事不利的地方官員的任免情況,最近都察院的人基本都被老皇帝派到了地方監督官員賑災,連國喪都沒來得及趕回來。

這些基本沒什麼可議的,災要全力救,而救災不力的該免就免該罰就罰,就怕有的官員藉著災情中飽私囊,但在這次奏報中並未提到中飽私囊者,真的有沒有還不好說。

朝議在一種稍顯悲痛的氣氛中進行,畢竟是國喪,有些事能避諱還是要避諱,但凡與先皇旨意相關的,很多要跳開甚至要寫下奏本單獨奏對。直到過了午時,六臺衙門的辦公所裡還是沒有要開午飯的跡象。

最後一個議題,也是今日議題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賣官以及設立商貿司的事。

本來已成定案,皇帝只需要當眾宣佈一下即可。但也許是當日袁博朗不服氣,又或是這事太有傷國本,今日在朝議中,提出反對意見的大臣很多,近乎人人都反對設立商貿司,連賣一些閒官的提議也暫時無法獲得透過。

朝議沒有結果,若是新皇擅自作出決定會認為是武斷,不尊重朝臣的意見。本準備朝議完各自回家吃飯,現在也只能暫時先開午飯,算是中場休息。(未完待續。。)

第一百七十章 眾口鑠金

劉愈去了趟廁所,回來時候便聽到蘇彥在後堂問袁博朗的話,大致意思是問為何今日大臣們會一反常態。袁博朗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