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車廂正中,可以放東西。每面坐三個人,一共可以坐12個人;擠一擠,當然可以坐得更多。右側車輪後面,有一截車廂板是活的,翻下來就是上車的踏腳,翻上去仍是一個座位。扎嘎所說的最好的座位,指的就是後車廂板正中間挨著上下車踏腳的那個位置,車子行走的時候臉朝前,沒有逆行的不適感,還可以看見前面和左右兩面的景物。
車廂的四角各有一根空心的鐵管,支起一個一米多高的架子,下雨的時候,可以繃上尼龍布“聊避風雨”。
這時候,車上已經坐著八個人,單等吳永剛上車,就要出發了。
車把式殷勤地從侍者手中接過帆布包來,在車上放好,然後請吳永剛上車。多洛在一邊笑著搭茬兒:“吳先生,您別看這車把式模樣兒不濟,這條進山的路,他沒走過一千次,也走過八百次了。有他趕車,您就放心吧!沒有他過不去的路,也不會讓您淋著,凍著,餓著,渴著,不是萬不得已,也不會錯過宿頭,讓您露天過夜的。”吳永剛上車坐好,雙手合十當胸,向車把式說了聲:“薩瓦迪,那就託扎嘎大哥的福,大家一路平安啦!”“薩瓦迪”是“你好”的意思,一般用於平輩之間的招呼。
吳永剛作為“先生”甚至“老爺”,對車把式這樣說話,分明是高抬他了,慌得扎嘎趕緊雙手合十舉過前額,以小輩兒的身份還禮不迭。車上的人全都笑了起來。
多洛先生說:“扎嘎,你別多禮了。吳先生平易近人,從來不擺老爺架子的。他拿你當弟兄看待,只要你順利地把他送到他要去的地方,不但他感激你,連我也要好好兒感謝你呢!時候不早了,快上路吧!”扎嘎諾諾連聲,大鞭子一揚,“啪”地一聲脆響,轅馬揚鬃奮蹄一聲嘶叫,拉幫套的一齊用力,鈴鐺叮咚聲中,馬車上了路。
還能聽見多洛先生在背後的祝福:“祝您走運!”雨後放晴,晨曦初露,空氣顯得特別清新。這個地區,熱季的三月中旬,氣溫持續攝氏40度是常有的事兒;涼季的十二月,最低氣溫也不會低於攝氏12度。雨季的氣溫,一般在攝氏30度左右。這時候一者是雨後,二者是清晨,氣溫當然在30度以下。城郊公路,質量還比較好,沒有翻漿,馬車在平坦的沙土路上輕快地奔跑起來,晨風拂面,居然還有些寒意呢。
馬車上一共有九個人,男女老少都有。其中一個小男孩兒,大約十五六歲光景,雙眼皮兒大眼睛,一臉的機靈相。從吳永剛上車以後,一直目不轉睛地盯著他看,似乎專家學者在研究一個什麼課題似的。等到吳永剛坐定,車子也跑起來了,忽然饒有興趣地發問:“吳先生,您是緬甸人,還是中國人?”吳永剛笑了笑,歪著腦袋反問:“為什麼你認定我是緬甸人或者中國人呢?難道我就不像日本人或者泰國人麼?是因為我的泰語說得不流利,還是因為我的模樣兒不像泰族人?”小孩兒羞赧地一笑:“您的泰語說得很流利。有許多泰國人,到外國去住了幾年回來,說起泰語來,結結巴巴的,還沒您這樣流暢呢!我們泰族人,沒有固定的特徵,面板有特別白的,也有特別黑的,從長相模樣兒上,很難分辨出來。我說您是緬甸人或者是中國人,是我的直覺,也就是第六感官在告訴我。再說,只有緬甸人和中國人才有姓吳的。”“小弟弟,你的話,只說對了一半兒。”吳永剛認真地說。“緬甸人叫‘吳蓬’、‘吳溫貌’,可不是姓‘吳’名字叫‘蓬’或者‘溫貌’,‘吳’是尊稱,就好像泰族人叫‘坤敬’、‘坤冬’一樣,‘坤’是尊稱,實際上就是‘敬先生’、‘冬先生’的意思,‘敬’和‘冬’都是名字,不是姓。”“可我們泰人的名字中沒有叫‘吳’的呀!”“名字是隨便取的,沒有一定的規矩。從我這裡開始,起名兒叫‘吳’,難道不可以嗎?”“那麼我不是應該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