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眼就能找到。

緬甸共產黨成立於1938年。當時的緬共主席德欽丹東在仰光開了一家書店,叫做“紅龍書社”,主要從事的是共產主義宣傳和抗日活動,奪取政權的事情還沒有提到工作日程上來。十年之後,也就是1948年,當時緬甸正在醞釀獨立,各方面的政治力量都在爭取當執政黨,緬共當然也想插一手。於是德欽丹東提出了一個“面向東方,學習毛澤東思想,走中國的革命道路”的口號,開始在邊遠山區開闢革命根據地,採取的也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革命路線。

當時東南亞有許多國家的共產黨組織,都派人到北京去學習革命理論和游擊戰術,緬共當然也不例外。緬共是一直緊跟中國共產黨亦步亦趨的東南亞國家政黨之一。據說蘇共二十大的時候,赫魯曉夫做反斯大林報告,中國共產黨堅決抵制,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和緬甸共產黨積極響應。所以當時就有“真正領導和支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是ABC ”這樣的說法。──A 是Albania ,指的是阿爾巴尼亞勞動黨,B是Burma,指的是緬甸共產黨,C 是China ,指的是中國共產黨。

到了緬共成立的30年後,也就是1968年,緬共在東北部山區和西南部山區已經開闢了九塊革命根據地,“緬甸人民軍”的武裝力量共有四萬多人。──東部撣邦地區因為有國民黨的殘餘部隊盤踞,力量對比懸殊,暫時進不去,還無法開闢根據地。

這時候中國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大批朝氣蓬勃滿懷革命豪情壯志的紅衛兵小將在大城市裡喊著“造反有理”的口號無所顧忌地“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之後,兔死狗烹,被送到了廣闊的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一者是當年那種叱吒風雲為所欲為的威風沒有了,二者勞動生產非常緊張,生活艱苦,於是一部分小將就喊出了“工人階級無祖國”的口號,越過了國境線,投身到“緬甸人民軍”中來,與緬甸各族子弟兵並肩作戰,幻想著在另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中發起一場無產階級武裝革命,從而求得自身的解放,也就是輝煌的前途。他們帶來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口號,這是階級鬥爭的最新理論,也是文化大革命的基本理論。緬共的革命活動既然是緊跟中國共產黨的,中國在進行 “文化大革命”,清理階級隊伍,取得了偉大的成績,緬共當然也要認真學習。──只可惜邯鄲學步,忘記了自己本來的步法,沒有結合緬甸的具體國情,生搬硬套的結果,是黨的主席死於非命,黨的武裝全軍覆沒,黨的生命壽終正寢。

經過中國來的紅衛兵小將們的革命串連,於是在緬共的各根據地先後燃起了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出現了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的“四大自由”和革命大批判的熱潮,並且立即得到了德欽丹東主席的全力支援。紅衛兵們從雲南運來大量漢文的、緬文的、傣文的、景頗文的《毛主席語錄》,軍區政治部還輯錄了《德欽丹東主席語錄》,用漢文和緬文油印出來,分發給各族戰士。根據地各村寨的路口,用竹子和竹蓆搭起巨大的蓆棚牌坊,畫著毛主席和德欽丹東的巨幅畫像,用大字寫著語錄。每天早晚也要在兩主席像前揮著語錄本做早請示和晚彙報,開會之前當然也要讀大段大段的兩主席語錄,由一個長官大聲朗讀最高指示:“世界革命的偉大導師毛主席教導我們說……”然後由全體官兵跟著朗讀。

緬共的“文化大革命”是從緬東南的勃固山區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的。那裡是緬共主席德欽丹東的駐地,有主席的大力支援,運動比其他地區開展得早,也比其他地區都激烈,很快就從大批判上升為大殺伐,開始自己人殺自己人了。東北根據地是地位僅次於中央根據地而土地面積更加廣闊的一個大軍區,由緬共副主席德欽巴登頂主持日常工作。他領導的“中央遠方委員會”是黨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