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不敬佩柳總。

關鍵,從2006年亞洲博鰲企業峰會上的那一次座談會,柳總第一次展露出想要加盟華銀財團的想法,徐騰和柳總關於這個想法的談判,前後進行了七輪。

每一次都是笑呵呵的開始,笑呵呵的結束,其實呢,屁都沒談成。

一晃,三年過去了。

在這三年裡,騰訊集團已經從全國第五大通訊技術公司,提升到第三大,從全國倒數的手機公司,躍升為國內第一大的智慧手機公司。

在這三年裡,華騰電子集團公司成功整合了華銀財團的面板和晶片產業,成為全國屈指可數的晶片設計公司、第一大的晶片代工和封測公司、第一大的面板製造公司。

2008年,臺灣面板產業岌岌可危,急需大陸採購,中央也組織了相關的工作,就在最後一刻,將面板、晶片、儲存三大產業整合在一起的華騰電子集團,突然出手阻止這一次的採購,最終還成功了。

今年,臺灣面板產業就迎來了真正的寒冬,連續多家倒閉。

華騰電子集團是最大的勝利者,收穫了勝利的果實。

一晃,三年過去了,局勢早已今非昔比。

講真,是否投資和控股聯想公司,對徐騰和華騰公司而言,意義已經很小很小。

“我今天有很多感觸,其中最大的一個感觸,華騰公司確實是做了太多事,有點太大,我會考慮定向增資到10%左右的股份,雙方可以在技術專利上展開更多的合作,但也僅限於此。”徐騰最終做了一個決定,放棄併購或者控股聯想的商業計劃,放棄蒙乳集團的併購。

只做一件事,整合中興。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相當於放著金礦不挖。

這也是一個好的決定。

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凡事也要講究一個適可而止,過猶不及啊。

“這樣啊。”柳總有點遺憾,錯,很遺憾,很遺憾幾年前沒有當機立斷,降低要價加盟華銀財團,現在已經錯過了這個村,再沒有這個店了。

柳總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早已不是所謂的聯想集團,而是華銀財團的聯席合夥人席位,老人家一直覺得,這個位置其實是為他量身定製的。

即便聯想不屬於華銀財團,以他的商界地位,華銀財團和徐騰也應該邀請他擔任聯席合夥人,對華銀財團絕對是有利的嘛。

這種意思,柳總這幾年已經表達的很清楚。

為了這個事,柳總私下還埋怨徐騰不夠聰明。

現在,柳總終於明白了,徐騰是海水不可斗量的那種級別,天生就這麼陰險,這麼善於做高科技產業的生意,過去的聯想格調多高啊,目前已經遠不如華騰公司了。

特別是在今天的黨校座談會上,柳總的感受特別清晰,前三排和各省的那些領導,基本就只打算聽一聽徐騰的看法,聽一聽華騰公司的商業計劃。

至於柳總……今天其實還蠻尷尬的。(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一章 錯,華銀還太小,不夠大!

首都瑞麟宅,對時隔三年重返舊居的徐騰來說,這是一個漫長的深夜,在結束了和柳總的談話後,他一整夜都沒有睡踏實。

臨晨3點多,徐騰就醒了,將華騰公司旗下資產的公開報表,以及內部報表進行了一番對比,反覆思索未來的局勢,盡力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觀察華銀財團,預測可能到來的危機。

在他看來,華銀財團現在最大的危機就是太大,內部企業關聯太深,很容易發生類似於三星式的整體崩塌。

所以,他決定收縮。

這將是一次重要的全面收縮,除了最重要的核心資產,徐騰決定對其他非核心資產的產業集團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