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七年七月初四,大宋帝國中興黨第二屆委員代表大會在東京汴梁城召開。

大會應出席代表兩千七百二十三人,實際出席代表兩千五百八十人。許多戰鬥在一線的軍隊系統代表因為任務的特殊性,沒有出席。

趙構在大會上做了《大宋帝國新的歷史使命》的報告,全方面總結、回顧和展望了大宋帝國自復興元年到復興七年,大宋帝國十年復興宏偉規劃第前兩個五年規劃內的任務完成情況。

在充分肯定了成績的同時,嚴肅指出了在各級管理階層特別是高階管理階層出現的思想滑坡、變質甚至發生蛻變的嚴重現象。

這次大會,就是要讓所有幹部“臉紅出汗自我覺醒”。做到了,擦乾身子,換好衣服,繼續在復興之路上大步前進。思想轉不過彎來的,那就騰出自己的位子,讓有思想、有能力的人頂上去。一條死路往下走的人,那就該去哪就去哪兒吧。

會議討論了三天,主要是由政務院組織。從第五天開始,風頭開始轉向軍隊系統,趙構親自參加軍隊系統的大討論,身邊皇議殿公房的所有工作人員包括飛龍衛,全部下沉到各個代表團,只聽不說,只記不講。

會期十天,比預期的多出三天,是因為趙構要對軍隊進行大力度整改,涉及到五大戰區、兩大特管區,更重要的是,涉及到以後十年的強軍目標。

八大戰區司令對調,事先只有李綱和宗澤、岳飛三人知道,但也僅僅是知道“要動一動”。

趙構的原話是這樣說的:“軍隊中的高階將領,老是待在一個地方不好,要動一動。”

至於怎麼動,動哪些人,什麼時間動,趙構都沒有細說。

會議進行到最後一天,趙構突然在皇議殿直接宣佈命令,進行了戰區司令的對調輪換,命令下達後馬上從東京奔赴新的工作崗位。

南道戰區司令張俊和塞北戰區司令宋琦對調。

東道戰區司令成閔和西道戰區司令席貢對調。

北道戰區司令王貴和中道戰區司令趙子亮對調。

應龍軍團司令于成龍和內衛司令賀虎對調。

飛龍軍團司令李璞和大西南戰區司令劉勇不動。

水軍司令韓世忠、炮兵司令蘇定方和空天軍司令蔣宣不動,但卻接到了軍隊內部“整改提質”的命令,尤其是水軍第四艦隊的建設,必須在一年內補上欠缺的短板。

為此,今年下半年,根據軍隊建設和實際任務需求,水軍、炮兵、空天軍分別增加了技術提升專用經費。其中水軍一次性撥付的專用經費就高達一億宋元。

劉勇在大西南的任務重要,中途不能換將。飛龍軍團作為大宋帝國機動軍團地位重要,李璞的藍軍位置一直做得很好,但距離趙構的要求還差得很遠,李璞是唯一一位具有戰略眼光的基層司令,目前還沒有人能替代李璞,所以趙構暫時不動。

開會之前,趙構下令讓各司令員進京開會時,可以帶上自己的一個不超過五人的參謀班子,遠遠低於平時開會的規模。

平時這些大司令出行,至少要四五十人,光是警衛排就三十多人,這是有要求的。但這次以大帥府直接下令,還是第一次,以往都是以樞密院下令,可見趙構對此事的重視。

這次十大司令員調整,在大宋帝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據說,西道戰區司令席貢給趙構準備了好些個土特產禮品,一樣都沒有帶上。開完會,趙構一個個接見各位司令員,每人的會見只有一刻鐘,出了皇議殿,直接奔赴新的崗位。

所有司令員堅決服從命令,即刻走馬上任。

十天會議期間,曲風的總監察部一共“請”了十一位部司級別的高階官員前往監察部進行“交心談話”,隨後就對其中八人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