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二次大整風(第2/3頁)
章節報錯
了監管處理。
而吳進忠的軍事監察部更是成了最讓人談及色變的部門,大有當年巡檢二處的影子。從北京路後勤保障部部長竇驍開始,一共有一百多人被請到了軍事監察部,而負責協助調查的,恰恰是梁景的一處,情報處。
梁景手中的權利很大,除了安情總局之外,樞密院的軍情司、治安部的安全司,都歸他這個大宋帝國安全委員會會長管轄,真正的情報共享。
在這樣一張網下面,任何宋國的官員、軍官都是透明的。
但有兩個地方,梁景知道自己不能碰,或者說,只有請示趙構了,才能呼叫一些有限的情報,一個是吳福的內務部,一個是朱遠山的修內司。
梁景和吳進忠在行動之前請示趙構,軍隊的事情一定要趙構拍板才行。趙構只說了一句話:“軍隊一定要保持純潔”。
這句話,足夠了。
軍隊裡不需要那麼多聲音,軍隊只需要知道一個道理,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打贏一切戰爭。
既然個別人沒有了進取之心、犧牲之志,就該給挪挪地方了。至於貪汙腐化、思想墮落的軍官,一律按照相關法律嚴懲。總之,軍隊內部要做到“風清氣正,充滿鬥志。”
大宋帝國曆史上,稱這次第二屆全國民意代表會議為“七四會議”,他還有一個另外的名稱“全國整頓大會”。稱之為大宋帝國復興歷史上最著名的四次會議之一。
趙構的大帥府和樞密院,沒有被整風運動波及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隊伍的年輕化。
像岳飛,軍事樞密院樞密使,也不過才三十一歲,副使趙子明三十歲,汪若海三十三歲,韓世忠也不過四十四歲,劉浩三十八歲。
至於大帥身邊的人員,都不會超過三十歲,年齡最大是高進,也沒有超過三十歲。年輕人朝氣蓬勃,充滿活力,這是趙構喜歡看到的。
況且,趙構也才二十七歲,正是大好年華的時候,可想而知,趙構帶著一幫子三十歲不到的年輕人,樞密院是三十歲到四十歲的壯年之身,即使是李綱的政務院,平均年齡也才四十歲左右,正如崛起的大宋帝國,一切都是新的、年輕的、充滿活力的一個時代。
趙構對整風運動抓得很緊,他不要短期效應,他要的是長治久安。各地要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整風運動,剖析自己的思想,尋找差事上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思想,是不是圍繞著當今大宋帝國皇帝陛下提出來的思想來開篇佈局,要牢牢樹立一個理念“趙構思想就是我們的思想”,認真領會、揣摩、落實。
借這個會議機會,趙構允許各地封疆大吏多在開封逗留一個月,一是趙構要找各地都督談話,有時候是按照區域集體談話,但不會超過五個人。更多的時候是個別談話,有些都督甚至談三四次,中午也就陪著趙構一起午餐,致使留京都督都以能陪著趙構一起午餐為畢生榮耀。
這裡面,琉求總督曹平正被趙構專門接見了三次,每次都留下陪著午餐,這讓許多都督心裡都湧現出一個念頭,一定要和這位曹總督搞好關係,這位曹平正總督,怕是和咱們的官家關係非同一般。
曹平正治理流求五年,已經初具規模,以稻米、水果、林業、漁業、工藝等為主,在高雄左營區,駐有大宋帝國的第二艦隊,整個高雄地區成為了一個軍鎮,也帶動了周邊地區形成頗有軍事化色彩的一個大區,成了流求南部地區最富饒的地區之一。
曹平正已經幹滿五年,按照當初的約定,趙構應該將其召回,換一個地方或職務。
但趙構心中的宏圖大業的計劃已經啟動,流求是一個很重要的支點,這個時候,一個在流求擔任了五年總督的曹平正無疑是最好的人選。但趙構還是要徵求曹平正的意見,大宋官家得說話算話。
這次曹平正敕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