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金銀花雖說沒有怎麼打理,不過每一年都會長出許多新的枝條。 葉家兩座小山上面的金銀花,已經種了有三四年,從原本扦插的小苗,慢慢越長越大,如今枝繁葉茂得就像小樹一般。 金銀花的枝條越長越多,長出的金銀花自然就越來越多了,金銀花的產量可以說每年都在增加。 去掉請人摘金銀花的工錢,每年光是賣金銀花,葉家至少也能賺上好幾十兩銀子。 山上的棗樹還需要花錢去買,但是金銀花可以扦插,村裡的後山就有金銀花。 除了當初種金銀花的時候花了一點工錢,後基本上不用花錢。 村裡買了小山的人家,基本上都是在山上種金銀花。 桃花村的金銀花量大,經過葉父在碼頭上的不斷推銷,每年一到夏天,就會有不少的藥商過來村裡收金銀花。 藥商收購金銀花的價格,比在藥鋪散賣要低不少,但是村裡的金銀花太多了,鎮上和縣裡的藥鋪根本吃不下。 種金銀花基本上不需要花什麼錢,而且賣給藥商也省事,村裡的人都是直接把金銀花賣給了藥商。 而葉家這邊的金銀花,葉父早就和在碼頭上認識的一位藥商聯絡好了,按43文一斤收。 夏收前葉父會先送一半的金銀花過去碼頭,夏收之後再送另外一半過去。 往年過來村裡收金銀花的客商,都只肯給42文一斤。 但是葉父聯絡的這位藥商,雖說要自己運過去碼頭,但是每斤能多給1文錢。 葉家自己有驢車,運過去也不費事,一斤金銀花多一文錢,1000斤就是一兩銀子呢。 葉老爺子帶著山上的長工,每天起早貪黑地摘金銀花。 等到山上的金銀花摘了大半,山下的稻子已經悄悄成熟。 金黃色的稻子變得沉甸甸的,把禾苗都壓彎了腰。 經驗豐富的葉老爺子,一看就知道今年的夏收會是好收成。 夏收開始前,葉老爺子打算給家裡所有的長工漲工錢。 至於工錢要漲多少,葉老爺子和葉老太太商量了許久,最終決定從原來的500文一個月,漲到550文一個月。 另外,夏收和秋收結束後,每人再多獎勵50文錢。 在夏收前,準備給長工漲工資的,除了葉家還有唐家。 原本唐山和唐肖景,是打算在長工剛回來的時候,就直接給他們漲工錢的。 但是葉老爺子覺得這樣不妥,連忙給制止了。 一回來上工,就馬上給長工漲工錢,顯得他們離不開這些長工一樣。 雖然沒有了這些長工,兩家確實忙不過來,但是這也不能讓長工們知道,不然以後就會被這些長工拿捏了。 葉老爺子建議唐山,可以在夏收前再給長工漲工錢。 一來這些長工在葉家和唐家也有兩三年了,確實該漲工錢。 二來夏收任務重,不僅要收割糧食,還要翻地和種上秋季的糧食,非常辛苦。 這個時候漲工錢,也可以激勵這些長工。 唐山和唐肖景不得不佩服葉老爺子,薑還是老的辣,說得一點也沒錯。 父子倆聽從了葉老爺子的建議,打算夏收之前再漲工資。 唐山得知葉老爺子也打算給長工漲工資,打算向葉家看齊,漲的工錢也和葉家一樣。 唐家和葉家關係好,兩家的長工也經常碰面,要是工錢和獎勵不一樣,工錢少的人難免心裡會不舒服。 葉老爺子和葉老太太決定好給長工漲多少工錢後,唐山和葉老爺子商量好了,兩家都一樣,都是漲50文的工錢。 另外,夏收和秋收結束後,每人獎勵50文。 兩家的長工知道給要他們漲工錢,另外秋收和夏收還有獎勵,都十分高興,幹起活來就更加賣力了。 還有幾個長工表示,家裡有親人想過來當長工,問葉老爺子和唐山還收不收長工。 葉老爺子覺得家裡有13名長工,已經夠人手打理家裡的田地、小山、兔棚和豬圈了。 上半年的時候,可以再招一些半長工回來幫忙採蘑菇、挖竹筍,這樣就挺好的。 大山村的那些獵戶,往年上半年都會過來葉家當半長工,經驗十分豐富,葉老爺子還是想用回這些人。 唐肖景覺得家裡人手還是不夠,家裡有田地、小山、兔棚和豬圈。 這些都要長工們來打理,唐肖景覺得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