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夏收前的最後一個大集,葉父和葉老爺子帶著滿滿一車的東西來到集市上擺攤。 葉東林每天去碼頭上擺攤,葉父又忙著小後山的金銀花,葉家已經許久沒有來集市上擺攤了。 兩人來得比較早,挑了一個寬敞的位置。 父子倆今日帶來的東西除了往日的雜貨,還帶了許多的魚乾和一大批夏收用的農具。 天色越來越亮,大集上的攤子越來越多,模仿葉父賣滷肉的攤子也在,攤子上除了原有的豬下水和素菜,還新添了藕片和毛豆。 鎮上做生意的人精得很,見滷味賣得好,大集上又多了幾個賣吃食的攤子。 有一家賣滷雞滷鴨的,可以整隻買也可以分部位買,雞腳鴨腳和雞雜鴨雜這些賣得最好。 這滷雞滷鴨做的是麻辣味的,隔老遠都能聞到香味,葉父沒忍住去買了半斤的雞腳鴨腳,看著雞雜鴨雜也不錯,也要了半斤。 除了這兩家賣滷味的,還有一家賣冷盤的攤子。雖然只是尋常的小菜,不過價格實惠,看著也不錯。 老實說,這三家賣吃食的攤子各有特色,不過鎮上的人就這麼多,賣吃食的攤子多了,生意都不太好。 掙錢哪有這麼容易,小攤不穩定,沒有固定的位置就很難將老客戶留住。 因此葉父才會寧願多出錢,也要給葉東林在碼頭上租固定的攤位。 馬上就要夏收了,大集上的人特別多。 夏收除了收春季的糧食,還要翻地種上秋季的糧食,最快也要忙上半個月,要是田地多的人家忙上一個月也是正常的。 農戶們都趁著還沒開始夏收,來大集上買肉和農具回去。 父子倆剛把魚乾和農具擺到攤子上,就來了兩位婦人。 年紀大的嬸子在翻看農具,另外一位年輕的婦人問道:“這魚乾多少錢一斤?” 葉父熱情地和婦人說道:“13文一斤,都是大魚曬的魚乾,肉厚刺少還便宜,比買肉划算多了。” 婦人皺著眉,“新鮮的魚才賣五文錢一斤,你這魚乾要13文一斤,這也太貴了。” 葉父也不生氣,樂呵呵地笑著說道:“魚乾縮水厲害,一斤的魚乾要用到兩斤多新鮮的魚,而且裡面還有鹽呢,13文一斤已經非常實惠了。” 婦人看這魚乾確實不錯,都是大魚做的,而且馬上就是夏收了,天氣熱新鮮肉也放不住。 婦人最後要了兩斤魚乾,又要了兩把鐮刀和一個鋤頭。 另外的嬸子挑挑揀揀老半天,最後只要了一把鐮刀。 大集上除了葉家還有另外一家賣魚乾的,不過賣農具的只有葉家一家。 來攤子上買鐮刀和鋤頭的人不少,沾了農具的光,攤子上的魚乾和雜貨賣得也不錯。 散集的時候攤子上還剩不少的魚乾和農具,收拾東西的時候葉父和葉老爺子盤算了一下,今天大概能賺個200多文。 還有三四天才開始夏收,葉父準備再借用岳家的驢車兩日,做兩日貨郎把魚乾和農具都賣了。 收拾好東西,兩人去藥鋪買了一些消暑的涼茶,接著又去了糧鋪買了兩斤綠豆。 夏收的時候又悶又熱,消暑的涼茶和綠豆湯是少不了的。 接下來的兩日,葉父都趕著驢車穿梭在各個村子裡,很快就將魚乾和農具都賣完了。 稻子一天比一天飽滿,沉甸甸的稻子將稻杆都壓彎了腰,而夏收也要開始了。 小後山的坡地去年種了油菜,耽擱了春耕,前兩個月才種上了玉米,要秋天的時候才能收玉米。 因此葉家今年的夏收只有三畝的水田和2畝的玉米,外加5畝的紅薯。 稻子種之前要先育苗,夏收前葉父和葉老爺子整理了一小塊地用來育苗。 先收的是水稻,水稻收完後田裡要放水泡著,過幾天等土壤泡軟了,就要開始犁地。 收完稻子,葉家又馬不停蹄地收玉米。 糧食就是農戶的命根子,村裡家家戶戶都拼了命地在收糧食,就怕老天爺一個不高興下起雨來,糟蹋了糧食。 葉家田地不多,花了6天時間就將所有的糧食收回來了。 收好糧食就要翻地種秋季的糧食了。翻土最為費時間而且累人,有牛或者驢的人家還好,可以直接用牛用驢犁地。 要是沒有就只能自己用鋤頭挖,或者用人來代替牛來拉犁,只是這樣速度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