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海(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幸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
交州刺史楊稷最終因為瘴氣入體,不治身亡。
所謂瘴氣其實就是瘧疾,這玩意兒在古代是大殺器,北軍南下,要麼感染疫病,要麼感染這玩意兒。
楊稷跟霍弋一樣,也是忠義之人,歷史上被陶璜、薛珝十幾萬吳軍圍攻,堅守八個月,內無糧草,外無援軍,寡不敵眾,最終向吳國投降,押送建業途中,鬱悶吐血而亡。
喪事還沒開始,漢中太守老將柳隱也因年歲已高,病逝而亡……
楊崢回望身邊的趙阿七、劉珩,忽然發現他們也是雙鬢染白。
太子楊旭已經蓄起了鬍鬚,氣度越發沉穩,處理政務得心應手,深得老臣們的稱讚,前兩個月,皇嫡孫楊淳出生。
歲月不饒人。
舊時代已經結束了,新時代撲面而來。
以前在戰場上衝殺,身體多多少少落下了些病根,每到陰雨連綿的時候,身上都疼痛不堪,辛虧皇甫謐一直針灸,才緩解了不少。
很多將領年輕時勇猛無比,到老一身的病。
“人老了,就要認!”楊崢感慨道。
照照鏡子,自己臉上的溝壑也不少了。
“陛下哪裡老了?依屬下看,還能再征戰三百場!”劉珩瞪著眼道。
“今日大興頗多方士,傳聞他們有延年益壽的丹藥,陛下何不召來問詢?或許有真本事。”趙阿七拱手道。
“那些都是騙人的,歷代帝王,有幾人能長壽的?”不吃丹藥,或許還能多活幾年,吃了丹藥,弄不好兩三年就掛了。
秦始皇和李二大帝都想長壽,卻都死的早。
現在朝中政務有三省六部打理,太子和幾個平尚書事掌舵,國家執行四平八穩。
在他們的治理下,大秦如日中天。
楊崢樂得。
其實他早就有個心願,只不過現在還不能退,河中、安南的攻勢還需要自己這個皇帝的支援。
時間過的飛快,眨眼就是泰興五年了。
南下的農學士們終於找到了占城稻,在交趾培育成功,產量比傳統水稻高三成,耐旱,適應性強,不挑土地,生長週期短,自耕種至收穫只需五十餘日。
在交趾可以做到一年三熟、四熟。
目前正在嶺南、雲南、江東、荊州四地試種。
不過一個新問題又擺在楊崢面前。
糧食種出來,如何運到關中和北方。
嶺南多山,從內地走不僅耗時,而且耗力。
楊崢盯著沙盤,看來要發展海運了。
自從春期戰國成立水軍以來,造船技術就在不斷發展,東漢時期,就能造出十丈高的樓船。
到了東吳,北伐頻頻止步於合肥,孫權索性南下開拓疆域,最早佔領寶島,又南下去菲律賓逛了一圈,覺得那邊野蠻未開化,又逛了回來。
東吳還造出五樓船,五層樓高,能容納三千人,可橫行於海上。
可惜的是,曹操南下伐吳,孫權把五樓船弄到長江裡,遇暴風,猛將董襲拒棄船逃生,堅守船上,隨五樓船一起沒於江中。
嘉禾元年(公元2年),遼東公孫淵遣使入吳稱藩獻馬,孫權大喜過望,封公孫淵為燕王,同時派出萬人攜帶金銀珠寶等護送公孫淵使者坐船回遼東。
能派出萬人走海路,說明東吳的航海技術已經頗為成熟。
楊崢一向覺得,陸權和海權就像國家的兩條腿,缺一不可。
後世華夏缺少海權,是被人封鎖圍堵的主要原因。
現在的大秦,陸地上適合耕種的地盤,基本都打下來了。
不過土地總有用完的時候,無論楊崢現在建立的制度多麼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