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海(第2/2頁)
章節報錯
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會出現各種問題,新計程車族豪強宗族一定會崛起,土地兼併也一定會發生。
到了哪個時候,如果沒有開拓方向,則必然重蹈漢朝的覆轍。
海洋就是大秦的未來。
大海的對面,有玉米、番薯、土豆,還有更肥沃的土地!
為華夏文明注入海洋基因,也是楊崢的夙願和使命。
也許這個過程需要一百年、五百年,但不能不做。
佔領遼東是目光超前五百年,經營海洋則是超前一千五百年!
當然,以目前國中的環境,還是不宜聲張,不然主和派們一定會以為楊崢又要征伐海外……
楊崢只能以海上運糧為由,開設海事司,下轄船、海、文三曹。
船曹負責造船,海曹負責培養航海人員,文曹負責水文、天氣、地理、定位等等方面的研究。
以後壯大起來,升格為海部,成為三省六部的第七部。
只要不打仗,朝臣們大多無所謂。
把嶺南、江東、江淮、遼東的糧食輸入關中,本來也是大秦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海運無疑能加強對遼東、熊津的控制。
嶺南的蔗糖、珍珠、魚乾也能走海運,從長江入建業,從建業溯淝水、潁水入許昌,再由洛水入洛陽,從黃河入關中,或者北上鄴都。
整個大秦都聯絡起來。
糖這玩意兒周朝就有,不過是以小麥熬製了,到了漢代才出現蔗糖。
當然,比較粗糙,基本就是甘蔗汁熬幹過濾而成,被稱為“柘漿”。
海運和運河體系就相當於華夏的任督二脈。
河北將與江東更緊密的聯絡在一起,江東也能與嶺南更緊密!
第一步總是難走的。
太學裡並沒有多少人通曉海事。
當年滅吳,建業城近萬名工匠被招入工部,留在大興,其中不乏大量的造船匠人。
楊崢的規矩是,做任何事之前,先弄個大綱,在紙面上完成。
所以首先讓工匠們把造船的技藝寫下來,編纂成《船政》一書,收錄進《泰興大典》之中。
不過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時代不僅有樓船,還有各種輔佐船型,海里面的,江裡面的應有盡有。
“越多越好,越詳盡越好,財力和人力無須多慮,你們在圖紙和工藝上,可以嘗試改進,若有所成,朕重賞之!”楊崢的野心不僅是要把船造出來,還要形成一個體系,不斷升級改造。
“謝陛下!”工匠們大喜,在吳國,他們哪有這種待遇?
一入大興,便被當成了寶,每人兩百畝良田,朝廷還在寸土寸金的大興劃了兩個坊,給他們的家眷居住,每年收收租,就可以過的無比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