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如此吧,不過,這一點吳人應該也猜得到,我有種預感,這一次吳人的入侵,絕對不會那麼簡單。”

正如徐庶所言,他的心中此刻確有不祥之兆,只是他手中兵力有限,即使有所擔憂,也無法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無可奈何之下,徐庶只得下令陸口之軍整軍備戰,廣派細作深入吳境打探訊息,同時於長江一線多設巡遊艦,以加強預警。

七天之後,東吳發兵的情報雪片似的送到徐庶手中,正如徐張二人所料,東吳終於出兵了,十五萬大軍,一千多艘大小戰艦的龐大艦逆江西進,儘管此刻尚在吳國境內,但吳人的目標已經很清晰一一荊州。

在得到吳人發兵情報的第一時間,徐庶便派人帶著十萬火急的求救信趕往前線,同時,陸口的五千兵馬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各種示警也迅速的發往荊南,以防止吳軍從桂陽郡北攻荊南三郡。

在接下來的三天之內,情報陸續的送到,吳國的艦隊越過柴桑,越過沙羨,已經侵入漢國境內。

三天之後,一封最新的情報卻讓徐庶大吃一,涼。

吳軍並未按照預判的那樣,十五萬大軍殺奔陸口而來,試圖在奪取陸口之後直取江陵,從而:I尋荊州由長江一線截為兩段,如此一來,荊南三郡可不戰而定,而全據長江之後,即使關羽大軍回援亦將無濟於事。

事實卻是,吳軍對陸口視而不見,十五萬大軍進圍夏口,同時,吳國的艦隊北入漢水,截斷了荊北與荊南的水上通道。

“陸遜此人,實在不簡單啊!”徐庶沉眉感慨。

夏口城位於陸口的下游,本為江夏郡的治所所在,同時,夏口又據守著漢水與長江的交匯之地,從表面上來看,夏口應該比陸口更重要。

但事實卻是,夏口位於長江北岸,漢水東岸,吳人只能截斷夏口通往荊州的水上通道,但陸上的通道吳人卻無可奈何。同時,夏口經過關羽經營多年,城堅無比,以吳人的攻堅能力,在夏口外援不斷的情況下,很難在短時間內攻破此城。

而在此時,聚集於夏口水域的吳軍,卻要面臨著從襄陽順漢水南下,以及從江陵和陸口順長江東下的荊州水軍兩路的夾擊,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強攻夏口顯然不是最高明的方案。

但是,陸遜在此時仍採用這等“不高明”

的方案,卻正體現出了他的高明之處。

原因,就在於關羽先前的那道調令。

荊州約有十萬正規軍,具體部署一般是陸口兩萬,襄陽三萬,江陵一萬,宛城兩萬,其餘兩萬兵馬,分散駐防於夏口、長沙等地。

至於荊州的水軍戰船,因為襄陽、宛城等地水師作用不突出,因此大部分的戰船都部署於陸口和江陵二地,而荊北襄陽水軍戰船隻在全部戰船的四分之一,也就是兩百艘左右。

但是現在,江陵、陸口,以及夏口、長沙等地的軍隊,幾乎都被關羽調往了北方,陸口之地,雖有戰船接近四百餘艘,卻僅有不到五千兵馬,根本無法從西面對夏口的吳國水軍發動進攻。

而前線的關羽雖有兵**萬,但手中卻只有襄陽不到兩百的戰船,人多而船少,依然無法從漢水對吳軍發動強有力的進攻。

這就形成了一個很尷尬的局面,徐庶是有船而無兵,關羽是有兵而無船,這也就是說,吳人此時已經可能憑藉其絕對優勢的水軍,完全控制住漢水與長江水道。

在南方,誰控制住了水路,就等於在現代戰爭中掌握了制空權。

徐庶的擔憂變成了現實,彷彿在一瞬間,吳人就佔據了所有的優勢,而接下來發回的情報,則讓徐庶更為震驚。

陸遜命甘寧率五萬兵馬圍攻夏口,命呂範率軍兩萬向陸口挺進,自率八萬大軍延漢水北上,直奔襄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