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節者,就代表皇帝親臨,可行使皇帝的某些權力。
當然,“節”也是有等級之分的,當世一般有四種。
其一為假節,和平時期沒有權利處置人,戰時可斬殺犯軍令之人。
其二為持節,平時可殺無富位的人,戰時可斬殺兩千石以下的官員。
其三為使持節,平時及戰時皆可斬殺二千石以下的官員。
最牛叉的就是這第四種假節鉞了,他可以斬殺上邊那三種“節將”。
這也就是說,關羽在漢中國的權力之大,以達到可以隨意斬殺自漢中王以下的任何官員,包括諸葛亮、龐統等所有人在內。
理論上,關羽乃是漢中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第二號頭腦。
當年的董卓與曹操,在挾持漢帝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逼取假節鉞的權力,當然,他們所取得的是漢朝的假節鉞,而關羽這個僅僅只是諸侯國內的假節鉞,理論上權力還是有大小之分的。
漢中王能將此等重要的權力授於關羽,時其信任與依重,由此可見一斑。
因是,方紹見著關羽之時,不得不拿出見漢中王的那份敬畏的態度,恭恭敬敬的稱呼一聲:“關將軍。”
“嗯,中正快快免禮吧。”關羽微微抬手,表現出來的高高在上的氣勢,也與尋常人不同。待方紹坐定,他撫著美髯道:“中正,關中之戰,你有勇有謀,我與荊州諸將聽聞你的事蹟,很是佩服呀。”
方紹忙道:“紹只是依著大王之命而行,微末之功,何足掛齒。”
關羽重棗般的臉上,露出些許笑意,又問道:“但不知你此番來荊州,所謂何事?”
方紹遂將出使東吳之事如實說來,又將詐割荊州之計透露,並表示雖然是詐割,但最南邊的桂陽郡,多半還是不得不割出去的。
關羽一聽,臉色頓是一沉,不滿之情立時顯於色,不悅道:“荊州尺寸之地,皆乃諸將浴血而得,就這般割與那孫權,豈非寒了眾將士的心。”
方紹早料到關羽會有這表現,只得耐心解釋道:“大王這也是情非得已,如今關中乏糧,曹操十幾萬大軍始終不退,大王那邊所受的壓力非同一般,只有請得東吳出兵,方才有可能迫使曹操退兵,為了顧全大局,也只能做一些小小的犧牲了。”
關羽冷哼了一聲,雖沒說話,但不滿的表情尚掛在臉上。
關羽的性情,似乎自上次襄樊之戰,更加的倨饊了幾分,對於漢中王的王命,竟然也敢當著他的面,表現出這等不滿之情,方紹生中不禁暗生顧忌。
“關將軍,其實你我都知道,滅了曹操之後,大王下一個掃蕩的目標,必定就是東吳孫氏,桂陽郡就算割給了東吳,他們又能高興幾天呢。將來關將軍率荊州之師,順江東下,吳會之地盡為將軍踏平,區區一個桂陽郡又何足道哉。”
關羽又焉是那不識大局之人,面子上發洩了幾分不爽,又被方紹這般一吹捧,心情便好了許多,遂是嘆道:“關中之重,我豈又會不知,我也只是替荊州將士們說幾句心裡話而已。既然大王有命,那中正你此番出使,就依計而行便是了。”
關羽終於是鬆了口,方紹總算鬆了口氣,當下又奉承了幾句,便以重任在身為由,起身告辭。
關羽軍務纏身,也沒有留他,當方紹從關羽的軍帳中出來時,整個人一下子輕鬆了許多。
這位荊襄軍團統帥的身上,始終是散發著一種強烈的壓迫感,即使是如方紹這等城府極深的智謀之輩,與關羽相處之時,也總會感覺到不自在,這也是方紹不願多逗留一刻的原因。
方紹辭了關羽,便率姜維一干隨眾出得大營,本欲南下去襄陽,再由漢水轉向長江,但方一出營時,卻瞧見關平帶著一隊人馬迎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