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頻頻向我報告:今早喊了聲“小徹,早上好”,他回頭衝著我笑了一下呢;我從二樓喊小徹,他向我揮了揮手呢!捷報頻傳,大家對我兒子的回應很開心,有期待,甚至還有許多熱心人特地跑到我家來報喜呢。
花了兩三年時間,才學會了好好地向人問候。聽到徹之一聲“早上好”的應答,大家像自己的事情一樣開心。在大家的幫助下,徹之終於逐步掌握了打招呼。
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對誰,徹之都送上問候。這個好習慣此後給他帶來無窮的幸運。當困難之壁橫亙眼前時,認真的問候時常給予他清除壁壘、走上坦途的契機。
好不容易參加了夜校高中的升學考試,勉強合格並被錄取,但學校卻提出條件:先觀察一學期再說,如果功課跟不上,到那時再談一談吧(即下逐客令吧?)。
在入學儀式上,一聽到老師喊他的名字,徹之響亮地應了一聲“到”,啪地一聲筆直站起來,相貌堂堂,不愧是一名高中生(排隊困難、好不容易才升入高中,他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應答時也格外用力)。從第二天開始,對老師、對同學,逢人便認真地大聲問候。好像老師、同學們還沒有互致問候的習慣,看到徹之笑容滿面地追著主動地跟他們大聲打招呼,心裡的疙瘩一下解開了。
班主任在家庭聯絡本上如此寫道:“‘某某老師,再見’,‘某某同學,再見’,徹之君的爽朗問候聲仍然在夜晚的校園裡迴盪。”
我鬆了口氣,這樣的話,四年高中生活應不成問題吧。多虧了美好的問候,徹之的高中生活有驚無險,過得非常充實(這將在第三卷詳細介紹)。
膽戰心驚的獨自外出
在沒有完全掌握交通規則之前,先讓徹之騎帶輔助輪的小孩腳踏車,由我或大學生志願者在旁伴跑跟著,同時教他交通規則。
弟弟政嗣升入小學之後,卸掉輔助輪,獨自騎車翩然出門。徹之看在眼裡,吵著“小嗣一個人,小徹一個人”,也要求獲得自由,單獨外出。
熬到小學四年級的夏天,終於下決心讓他單獨外出歷練歷練。
交通規則也學得差不多了,他想去的地方也已在地圖上標好,準備工作做得十分充分。事先跟學校的老師們(包括任課老師、輔導老師以及住在學校的校工)關照好:從這個暑假走,試著讓徹之一人出門;還與我的朋友、徹之的同學們、當地的店家一一打好招呼,拜託諸位看見徹之時,不忘打電話通知一聲。
天時地利人和,萬事俱備,此時不讓他單刀赴會,更待何時?當時的心境頗似母獅子初次讓小獅子孤身赴險覓食。
有人好心勸我:讓他單獨出門,太危險了吧?對社會規範和危險性認識不足,會不會闖禍,給人添麻煩呀?等等。
其實我比他們更擔心,但還是咬咬牙堅持說:對危險性已有充分估計,儘量讓他不給大家添麻煩。如果闖禍,我再重新考慮他單獨外出的問題,總之,請求大家讓他試一試。
陰錯陽差兒連在街區自由地騎腳踏車一事,也有必要徵求大家的許可。一些不可預測的危險因素和害怕徹之惹禍的心理壓力像巨石一般壓在心頭,幾乎要把我壓垮了。
徹之終於等到了脫離監視的那一天,獨自一人意氣風發地出發了。
雖然準備充足,但仍惟恐有疏漏,心裡忐忑不安。在孩子回家之前,我一直守在電話機旁,鈴聲一響,緊張得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因為委託在先,同學、老師、街坊鄰居的聯絡電話一個接一個地打進來,報告徹之的行蹤。偶發事件接二連三:在道路當中搖搖晃晃地騎車啦;不到路口就掉頭轉彎啦;瞥見中意的門牌(日本人住宅門前掛著的寫著戶主名字的牌子;擅自闖入考慮廁所啦,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