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些洋碼子,要我說就是讀了好耍,沒得用。”雖然老張也不懂,嘴上也謙虛,笑容裡卻十分滿意與得意:“不如我教你栽秧打穀,哪個不吃飯啊,你那個能管飽能換飯吃嗎?懂得再多不動手還是一樣要餓死。” “欸,還是不一樣哈。”霍老五站起來,又拿一根菸來抽,還遞一根給老張,老張就不接了,他自己點了煙,茫茫然的望著對面山河道:“讀書沒讀書,肚子裡有多少墨水,一眼就看出來了,像我們就是沒有文化的人,走到哪裡都吃虧。我們老二他還不信欸,又怕吃苦,又嫌工資矮,工資高的又看不上他,一天到晚就這樣晃,馬上眨個眼也是三十的人了。” 他搖頭嘆氣:“不聽,隨你說他啷個,點兒都不聽。” 忠承也好奇:“霍源秋他現在在哪裡整啷個嘛?” “打工啊,打工噻,在外面打工,在哪個修車廠裡面修車。” “那可以了噻。”老張像對他有些憐憫的意思:“打工哪個不是打工啊,哪個都是打工。做哪樣事情都是做,不分高低貴賤,只要勤快只要手腳肯做,你還有啷個要操心的嘛。他媳婦也結了,孫孫兒也有了,還要啷個嘛。” 忠承有些驚訝:“他結婚了呀。” “結咯,大的個娃兒都六歲了,小的二娃馬上也要三歲了。”霍老五這時露出慈祥的笑容來,慚愧,又像也有點自豪的神情:“自己都是娃兒還養兩個娃兒,兩口子一天就像那娃兒王一樣,個都不懂事。這裡他媽媽就一味給他們帶娃兒噻,她就一味給他們帶娃,煮飯洗衣裳,他們就上班,他在修車廠上班,孫孫兒媽媽就在超市上班,給人家收錢。也好,風吹不到雨淋不到,至少比我們這一輩強了,就像二爺說的,只要手腳勤快,反正餓不死……” 忠承對初中的這兩位龍鳳胎同學感到唏噓,但內心則滿滿被高高在上的優越和凝重佔據。從前的成家立業是一個成語,如今的成家立業是一道劃分成功與否的分界線。越是文化低的人越早成家,年紀輕輕就被殘酷的現實壓力所累。這樣的後果就是信好從前說的,自己還是個孩子已經開始生養孩子,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只讓他們成長只關心溫飽而不重視心裡思想和教育本身,使其早早感受人性的惡與弱,再走相同的路,到差不多年齡就棄學打工,一代一代惡性迴圈。或者還有直接養育不了的,兩個人婚姻不穩定的,離異也好,不負責也好,把孩子扔給父母,任其成長為一個羸弱的不堪重負的絲茅野草。 而越是高學歷基本晚結婚晚生育,已經有相對穩定的經濟能力和開闊的社會條件,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無論眼界性格還是以後的發展空間都是一般貧苦孩子所不能比擬。 雖然這些不能代表全部事實,但已經是資料時代的今天,不得不承認,玩泥巴長大的孩子的確與玩汽車模型長大的孩子之間的距離逐漸拉長。 忠承忽然感到滿滿的責任與力量,對這大山大河,對這一想到就感慨萬千的故鄉,也忽然對自己初為人父有了不一樣的理解和憧憬。至少希望他(她)能夠在條件優渥的環境里長大,比自己站的更高,看的更遠,每一次展翅更有力量。 雖說沒有幾個人了,但一路還是遇到了不少。 從山坳進來,順堰溝一直走,李成華家隔壁老太太帶個兩三歲的孩子在堰溝邊洗衣裳,看她老遠眯著眼睛,待老張父子走近才認出來,行動緩慢的站到水裡去給兩人讓路,老張與她寒暄:“過得了過得了,不用挪,過得了,恁早就開始光腳了嗎。” 忠承從那赤腳站水裡手上拿著蛋糕的稚兒邊上過時衝她眨了眨眼睛,那圓乎乎的小可愛便一直眨也不眨的盯著他望,走老遠回頭她仍望著,父親還在老遠的後頭與老太太說話,他又停下來等一等他。 “我光腳不怕穿鞋的噻,三四月了還凍得死人嗎,這陣兒倒過得了哦,這陣兒又不像以前那些年生啷個過不了啊。”聽老太太凶神惡煞的笑:“走哪裡去來嘛?你前頭那是哪個?走恁快眨個眼睛就到前頭去了,我還沒看清欸。” 老張慢慢的走,與她說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