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一舉一動,在廄橋城出現異動的同時,北條氏康就第一時間收到訊息,果斷放棄對島名城的攻擊,轉向廄橋城方向前進,雙方在利根川西岸相遇,而此時北條軍以三萬對一萬取得兵力上的絕對優勢。

長尾景虎立於陣幕下眺望著遠方的三鱗旗,長尾軍本陣東側就是湍急的利根川,在此向西不遠處是利根川水系的分支鳥川,島名城恰好是出在鳥川與利根川匯合前的三角洲中間,兩條河川直線距離不過半里,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上野國最富庶的地區。

長野業正也在此時率領大軍趕過來,見到長尾軍在利根川岸邊佈陣就想主動靠過去,這是一個很自然的動作,雙方主力會合抱團抗擊北條軍,而北條氏康則不願意看到這個局面,於是北條軍立刻向長野軍發起進攻,企圖利用兵力優勢一鼓作氣將長野軍打退下去,再回身攻擊長尾軍的戰略目的。

“分割包圍各個擊破!他肯定早就等著這一刻了吧!”長尾景虎如猛虎般的目光森然的掃過越後眾將,號令道:“諸君聽令!跟隨本家擊潰北條軍,為管領殿奪回平井城!”

“是!”

長尾軍毫不猶豫的出擊,以揚北眾內安田長秀、鯰川清長隊為先鋒直衝北條軍側翼,負責謹守北條軍右翼的江戶眾一手役,北條家譜代家老遠山綱景也不敢有絲毫大意,急忙命令配下國人眾擺開陣勢抵擋長尾軍的衝擊。

北條家的寄親寄子制度下以配下各領國的具體特徵,將幾各領國內分為幾個主要國人集團,他們的名字以“眾”來命名,比如南關東的江戶眾就是勢力最龐大的一支國人集團,由北條家的譜代家臣擔任軍事首領,這個首領又被稱作“一手役”。

配下國人領主身為分城城主,在戰時聽從首領的號令招募兵員隨軍出征,在國人領主配下的家臣作為寄親是地方上的有力豪族、地侍,再往下也就是底端具體到騎馬武士、足輕、弓足輕、鐵炮足輕等各兵種就是寄子。

這套寄親寄子制度,將國人集團細分到每一個環節,平時務農戰時出陣,每年需要負擔一定的軍役訓練,在農忙或者課過當年軍役的情況再次出陣,領主就必須給予寄親寄子一定的稅賦免除的優惠以換取他們跟隨出陣。

這一套嚴密的體系不是北條家獨創,畿內三好、甲斐武田在信濃也是施行類似的制度,今川義元似乎有意在遠江試行這套制度,只是他能否在沒有太原雪齋的情況下完整的執行這套制度還是個疑問。

江戶眾作為南關東土地最肥沃、知行最高的地區,負擔著五千餘人的軍役,他們也是北條家配下最大的一支國人團體,相比之下松山眾只有一千兩百人,三浦眾只有一千一百人,作為北條家的有力國人,承擔著抵抗長尾軍主力的重擔也是北條氏康對他們的信賴和重視。

長尾軍的先鋒來自揚北眾,安田長秀與鯰川清長都是能征善戰之輩,發覺對面的北條軍乃是一支國人眾旗幟的武裝,頓時有種被人輕視的惱火感覺,兩人發覺江戶眾緩緩移動的陣形略有破綻,就默契的指揮一千軍勢加速猛衝。

第一波就衝擊來自手持三間槍的足輕隊,雖然學不到吉良家奢華的武器裝備還有各種搭配新武器的特種戰術,但是學一下槍衾還是沒有絲毫問題的,長尾軍內的各大主力軍團都已經能夠熟練的掌握槍衾的使用,在即將接陣的時候,足輕隊忽然散開錯落散亂的陣形撞在北條軍的槍陣上立刻引起巨大的反響。(未完待續。。)

第317章 激戰利根川

時值八月酷暑難耐,在利根川與鳥川之間的平原上正展開一場血腥的拼殺,長尾景虎率領著旗本豪族兩千餘眾作為本陣親自壓陣,在他的左右兩側是吉良家的越後備隊,身穿黑色具體的本莊繁長嚴陣以待,兩千餘眾多越後備隊裡超過半數為騎馬隊,另外一半為槍盾隊,清一色的黑色胴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