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盡過孝道。本想窮盡巧思,置辦一件稀罕東西獻給父皇。奈何洪愷駑鈍,莫說比不上太子、三弟進獻的厚禮,就是與四弟、六弟的壽禮一比,也上不得檯面。還請父皇不要責怪。”

陳帝瞟了一眼身邊的姚貴妃,點頭道:“你本就是個心實的孩子,這麼多年,也不懂這些。況且送禮就是送個心意,哪裡需要比較來比較去的。”

陳洪愷這才示意殿外的陸管家將東西呈上來。

陸管家忙把一個小盒子交給宮裡的小太監,那盒子看上去頗輕,只是陸管家神色鄭重,彷彿是什麼容易破碎的物事。小太監小心翼翼接了,送到御前。

陳帝掀開盒子,見到裡頭只有一疊紙片,微微一愣。待取過在手仔細一看,這才露出幾分微笑來。看向陳洪愷的眼神也有些嘉許。笑問道:“你怎麼想到這件事情來?”

陳洪愷忙牽著清瑜走到殿中央,對著臺上的陳帝躬身道:“兒臣才疏學淺,不知如何為父皇分憂。因見國都雖然繁華,依然有些老弱貧病,衣食無著。既然是父皇萬壽,兒臣便自作主張,修建了幾處善堂,以便收留這些苦命人,讓他們也能同沐天澤,永記聖恩。兒臣願父皇治下,百姓安居樂業,老有所養幼有所依。開創一番堪比唐宗宋祖的治世大統”

果然是另闢蹊徑這樣的壽禮,既不招搖,又不落俗。與太子、巴王的炫富鬥奇相比,反而是更加收買民心,顯示了皇室與民同樂的作風。

太子與巴王都不自覺的盯著嘉王陳洪愷看。

清瑜拉著父親的手,感受到眾人的目光,或是欣賞,或是猜疑,或是迷惑,但是父親的眼神卻是平靜而自然。

陳帝側頭對姚貴妃道:“你生了個好兒子。”

姚貴妃微微一笑,忙道:“是陛下教導得好。”

太子也介面道:“大哥最是恭謹守禮,心思又細,若不是他想得周到,兒臣倒是忽略了此事。唐太宗曾把君民比作舟與水,善用民心方可得天下。大哥這份賀禮,該當是眾禮之冠”

太子此言一出,大殿內的氣溫頓時冷了許多。誰都看得出來,今天巴王送的黃金九鼎,那價值幾乎是無可估量的,如今就被太子這麼輕飄飄一句話,給打落下去,也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陳洪愷可不想成為眾矢之的,忙躬身道:“父皇適才教導我們,禮物不分貴賤,只看心意。無論是太子的江山社稷圖屏風,還是三弟的金鑄九鼎,都是罕有的奇珍。我這份禮物是萬萬不及其一的。我們做兒子的,都盼望父皇身體康泰,千秋萬載,不必在這上頭分個高下。”

福王也插話幫腔道:“大哥說得極是。逢此父皇萬壽時節,眾位兄弟各顯才能,輔佐父皇定鼎乾坤,安定民心,這都是孝順。”

陳帝笑道:“好啦好啦。你們的禮物我都喜歡。如今見你們都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兒女。該是時候讓你們也涉足政事,好好為國出力,免得人家說你們領了豐厚的親王俸祿,卻於國於民無益。我看出來,你們幾個都是有些能力的,回頭我與丞相、大學士好好商量商量,讓你們各自領些差事。不要讓我失望。”

這話說出來,幾位親王心中頓時千迴百轉。有的期待,有的擔心,有的暗自計算,有的用心估量。只是眾人都一體上前跪下謝恩。

這萬壽節進行到這裡,算是一個圓滿結局。

陳帝擺駕,往姚貴妃的寶應殿去了。姚貴妃自然歡喜,哪裡還顧得上要招清瑜過去說話。清瑜也不願意單獨面臨這位對自己一家不親近的祖母,就跟著父親陳洪愷一起離宮回府了。

嘉王妃因為擔心丈夫女兒,一天也沒怎麼休息好。聽到銀霜來稟告說是王爺與郡主回來了,王妃長寧忙吩咐人準備吃食茶水。等到陳洪愷帶著清瑜進了屋,長寧忙親自服侍丈夫用了,又關心問女兒道:“這次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