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各取所需(第2/2頁)
章節報錯
籌碼。
這無形給了源經基更大的壓力。
屈服是遲早的。
用李曄的話來說,大唐能讓他們在關東安身,已經是格外開恩了。
真以為大唐將士不能翻過關東山脈嗎?
最終,源經基扛不住了。
因為關東的豪強領主們,在與馮道的觥籌交錯中,逐漸表露出一種乾脆徹底融入大唐的傾向。
站在倭人的立場上,這是最好的選擇。
站在這些豪強領主的立場上,也是最好的選擇。
融入大唐,他們還是關東地面上的豪強領主,甚至還會得到大唐的冊封。
而源經基的滿腔大志就付之東流了。
大唐的選擇太多了,甚至可以再扶植其他人。
源經基不寒而慄。
他身體裡畢竟流淌著桓武倭王的血液,也有自己的私心。
權衡利弊之後,源經基終於妥協了,做出極大的讓步。
可以作出戰爭賠償,但每年一百萬太多,關東也拿不出來,最多每年十萬緡,以陸奧沙金、伊豆珊瑚交易。
每年向大唐輸送兩萬青壯,不限於倭人,蝦夷人、渤海人皆可。
同時青壯赴唐三年後,必須回到關東。
關東的具體情況,這一個多月以來,馮道已經摸清楚了。
確實拿不出這麼多錢,不過在人力上猶有富足。
談到最後,將每年輸出的勞力改為兩萬五千人,五年後歸國。
雙方都各退了一步。
五年兩萬五千人,也就是十二萬五千人。
關東之地的倭人差不多一百五十萬左右,若是算上西面的尾張、三河、遠江、甲斐等國,北面的上野、下野、陸奧、出羽等地,名義上源經基轄內的人口差不多兩百多萬。
還在承受的範圍之內。
而關東地區湧入了大量的戰爭難民,衣食無著,正好可以甩出一部分的包袱。
漫天要價落地還錢。
沒有談不成的買賣,只有談不攏的價錢。
大唐的冊封對源經基太重要了。
早在漢光武帝時代,倭國就被大唐冊封,刻金印“漢倭奴國王”。
後中原率經戰亂,這種宗藩關係才逐漸淡化。
千年以來,倭土一直受到中土文化的滋養。
特別是大唐,簡直是傾囊相授。
現在,倭人只不過回到它歷史中該有的地位上去而已。
各種條款談攏,並書面化之後。
馮道才拿出大唐的冊封詔令,封源經基為順義王,轄關東之地,為大唐屬國。
至此,源經基才長長鬆了一口氣。
雖然不是倭王,但有了大唐的冊封,他就是倭人中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而倭人有了一絲喘息之機。
雙方各取所需。
談判之後的馮道換了另一張面孔,寬厚仁和,迅速與源經基結下私誼。
回國時,二人都依照傳統,作詩留念對方。
關東的達官貴人們紛紛垂淚作別。
他們似乎根本沒有國破家亡的傷痛。
馮道心中不禁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