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覺得滋味更加複雜。

這原是我一人的私好。但因此想起了自來繪畫對於題材的關係,有種種狀態,頗可為美術愛好者一談。古今東西各流派的繪畫,常在題材或題字上對文學發生關係,不過其關係的深淺有種種程度。像上述的小畫,可說是繪畫與文學關係最深的一例。一切繪畫之中,有一種專求形狀色彩的感覺美,而不注重題材的意義,則與文學沒交涉,現在可暫稱之為“純粹的繪畫”。又有一種,求形式的美之外,又兼重題材的意義與思想,則涉及文學的領域,可暫稱之為“文學的繪畫”。前者在近代西洋畫中最多,後者則古來大多數的中國畫皆是其例。現在可分別檢點一下: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繪畫與文學(3)

先就西洋畫看,與文學全無關係的純粹的繪畫,在近代非常流行。極端的例,首推十餘年前興起的所謂“立體派”(“cubists”)、“構圖派”(“positionists”)等作品,那種畫裡只有幾何形體的組織,或無名的線條與色彩的構成,全然不見物體的形狀。這真可謂“絕對的繪畫”了。然而他們的活動不廣,壽命也不長,暫時在歐洲出現,現在已將絕滅了。除此以外,最接近純粹繪畫的,要算圖案畫。然而圖案的取材也得稍加選擇,墳墓上的圖案不好用到住宅上去,便是稍稍顧及題材的意義了。再除了這兩種以外,正式的西洋畫中,最近了純粹繪畫的,要算“印象派”(“impressio…nists”)的繪畫。“印象派”者,只描眼睛所感受的瞬間的印象,字面上已表示出其畫的純粹了。他們主張描畫必須看著了實物而寫生,專用形狀色彩來描表造形的美。至於題材,則不甚選擇,風景也好,靜物也好。這派的大畫家Monet(莫奈)曾經為同一的稻草堆連作丁十五幅寫生畫,但取其朝夕晦明的光線色彩的不同,題材重複至十五次也不妨。西洋的風景畫與靜物畫,是從這時候開始流行的。裸體畫也在這時候成為獨立的作品,而盛行於全世界。裸女原是西洋畫的基本練習的題材,相當於中國畫中的石。然比石更為注重形式。石的畫上還有題詩,裸女的畫只有人體,甚至人體的一部分。例如只胸部腹部而沒有頭,或只描背部臀部而沒有手足的,在西洋畫上稱為torso①,也是可以獨立的一種繪畫。這是專重形狀、色彩,光線筆法的造形美術,其實與前述的立體派繪畫或圖案畫很相近了。此風到現在還流行,入展覽會,但覺滿目如肉,好像走進了屠場或浴室。同樣的題材千遍萬遍地反覆描寫,而皆能成為獨立的新作品,可知其為尊重造形而不講題材意義的繪畫。其次的後期印象派,在畫法上顯著地革新,不務光線色彩的寫實,而用東洋畫風的奔放活潑的線條,使自然變成畸形。如本書中《文學的寫生》一文中所說,這種繪畫仿東洋畫風,在自然觀照的態度上對文學有緣。但這是關於創作心理上的話。在表現上,後期印象派的繪畫也是注重技法而不講題材的。故Cézanne〔塞尚〕的傑作中有不少是僅寫幾隻蘋果,幾個罐頭,幾塊布片的靜物畫。Gogh〔凡·高〕的傑作中,“向日葵”的題材反覆了不知幾次,而且意義錯誤的題材也有:例如他的傑作的自畫像中,有一幅所描的自己正在作這自畫像時的姿態。他是左手持調色盤,右手執畫筆,坐在畫架前面望著了對方的大鏡子裡的反映的現象而寫生的。但鏡子裡反映的現象,左右與例項相反。他的畫上也便左右相反,變成右手持調色盤而左手執筆的錯誤狀態。各種傳記上並沒有說及Go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