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倒是顯得中規中矩了很多,題目所考校的內容也終於迴歸到了主流的文道當中。

至少在題幹部分,是一首詩。

但這首詩也並不簡單,甚至在蘇文看起來,頗為震驚,並不是因為這首詩他曾經讀過,也並不是因為這首詩是出自衛國大學士王陽明之手,而是因為這首詩對於這個世界乃是開智之言!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此詩出自衛國王陽明大學士的《蔽月山房》,請簡析詩中句意。”(未完待續。。)

第三百九十三章 百年之謎

《蔽月山房》這首詩對王陽明意義重大,對蘇文來說,更是影響深遠。

如果沒有這首詩,或許蘇文根本就無法於聖廟中開智!

這首詩乍看之下非常簡單,其內所透露出來的才情並不高,畢竟只是一個15歲的孩童所作,但這首詩又不簡單,因為當初王陽明正是憑藉著這首詩,才得以奪文位,成文人!

後來,蘇文也正是讀到了王陽明的這番事蹟,讀到了這首詩,才能夠在聖廟中一鳴驚人,引八道才氣加身,奪他人之文位於己身!

所以說到對《蔽月山房》的熟悉程度,在場的所有人都比不過蘇文。

而且,蘇文比他們更加清楚,這首詩所存在的意義何在。

相比起這首詩的意境、遣詞,《蔽月山房》最關鍵的,是在其所表達出的哲理意味,以及對這個世界新的認知。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這句詩不僅僅只是說明了距離的遠近會產生視覺誤差,對蘇文來說,還有著更加深刻的一層含義。

我們看問題,往往會被它的表面所欺騙。

不論是視覺、嗅覺,還是聽覺、觸覺,甚至是直覺,都會欺騙你,致使我們很難透過現象看清事物的本質!

那麼,怎樣才能不被事物的表面所欺騙呢?

其實王陽明在第二句詩就已經給出了答案:“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蘇文擁有一個現代人的思維,所以他能夠非常容易地讀出這句話的真意之所在。

這其實也就是說。只要你視野開闊了,思想開放了。那麼自然而然的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質,而不會被它的表面所欺騙了。

因為從高處看低處總是容易的。清楚的,所以如果你的思想如果能在一切之上,你就可以輕易的看穿一切虛妄!

當然,這句話說起來很簡單,想要做到卻是很難。

如果想得更加深入一些,這首《蔽月山房》還旨在告訴世人一個非常深刻的至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是蘇文前世從小學到大學,所學的政治學中最經常看到的一句話了,不過很多人都把它當成一句套話。空話,但誰曾想,到了聖言大陸之後,王陽明大學士竟然用另外一種方法,揭示了這句至理的存在。

你若想知道到底是山大還是月大,唯一的辦法便是登上山去看一看,把月亮拉下來比一比!

蘇文早在臨川城開智之前就讀過這首《蔽月山房》,所以此時的他他幾乎沒有太多思考,就已經將自己腦中的一應感悟書於紙上。其筆端如行雲流水,毫無阻塞。

洋洋灑灑寫下數百字之後,蘇文這才滿意地收了筆,而他答這道題所花費的時間。竟然比第二題還要短!

這說明,所謂行文的速度,其實還是在於思考的速度。

若是腦中對於解答過程猶豫不定。反覆琢磨,那麼即便最終答案只有四個字。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若是成竹在胸。心意篤定,則自當下筆如有神。

至此,蘇文已經成功答完了文試的第三道題,令他欣慰的是,在後續的幾道試題中,所考校的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