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儘管當初驚鴻一瞥的那美麗容顏;現如今自己仍舊夢魂縈繞念念不忘;可杜望之終究不是愚笨到無可救藥。盧濤既然能做出那樣的事情;即便父親還在世;兩家都別想再成秦晉之好;更何況他現在一事無成;別說盧氏女;還有誰家肯把女兒嫁給他?
“十九兄;從前我知道錯了。”杜望之幾乎是從牙縫中迸出了這麼一句話;繼而就抬起頭來看著杜士儀的眼睛說;“可阿爺並不能說都是因為我而給氣死的;他因為深受趙大帥器重;所以就得意忘形了;和盧使君一直都爭鬥得很厲害;全都歸罪於我;我不服”
“不服?不服就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給世人看看;讓他們知道浪子回頭金不換”
杜士儀直截了當地回答了一句;見杜望之倏然攥緊了拳頭;他不由得若有所思地打量著這個堂弟。平心而論;世人皆重宗族;他提攜了杜黯之;而杜士翰等親近的同宗族弟;他即便沒辦法引人入仕;但也都介紹了一宗足以⊥人安身立命的好產業或在其他方面給予提攜。然而;杜望之一直是杜孚和韋氏的心頭肉;卻又放縱得一事無成;倘若再不管;日後興許反而會惹來偌大的麻煩。所以;他見杜黯之沉默良久之後;突然對自己一躬到地;心裡不由得感慨了一
興許讓這個浪蕩子回頭;並不是做不到的。
“十九兄;我什麼都願意做;我不想將來一輩子讓人瞧不起求求你;幫幫我”
“男子漢大丈夫;馬上覓封侯;只有軍功;才能夠真正洗刷你之前的疏失罪過。但刀槍無眼;此事風險之大非同小可;你自己好好考慮吧”
“不用考慮;我已經說了;什麼都願意做”杜望之想都不想便答了一句;索性單膝跪了下來;“還請十九兄指點迷津。”
“那好吧。接下來你便是二十七個月的喪服;按理不能動軍械等物;我會讓人送兵法策書來;你自己好好誦唸理解。如果等到你除服之日;能夠有些用兵的底子;你再勤加習練弓馬;我就把你送到軍中去。當然;在守孝期間;強身健體是不能耽誤的;還有你母親;你自己想辦法說服她。”
伸手把杜望之拉了起來;眼見得其沉著地點了點頭;繼而轉身回屋;杜士儀這才環目四顧這座剛剛失去頂樑柱的私宅。
既然杜望之還能知道不甘心;還能知道上進;他當然不吝幫扶一把。只是;杜黯之因為父喪這一丁憂;裴寧再一回來;江南那邊就得另外想辦法頂還有蜀中;因為楊玄琰的去世;雅州就只有一個張簡頂著了;再加上雲州……這還真是千頭萬緒。算算日子;韋禮從成都令遷茂州長史;似乎也過去了四年;聞聽韋禮之父韋拯就在數日之前從晉州刺史任上調回朝;現任左諫議大夫;他是該去拜會一下這位當年他任萬年尉時的老上司了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六百九十七章 蕃將投效,羽翼漸豐
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吏部考簿舞弊之案;在今年考課的結果對京官和各州朝集使面前公佈了之後;同時也落下了帷幕。
涉案的胥吏以及官員或被重杖流配;或革職廢置;或貶官嶺南;一時各有處置。而與此同時;因為拷訊過度而受到非議的監察御史楊萬頃也不得不吞下了苦果;最終左遷同州戶曹參軍。
儘管監察御史不過從八品;而同州戶曹參軍官居正七品下;看似是升官;但人人都知道御史乃是天子耳目;這樣的處置如果說是貶官;那就是村夫之見了。甚至有更多的人在背後議論紛紛;倘若不是楊萬頃在背後還有人撐腰;這一貶決計不可能還在毗鄰長安的同州;早就遠遠貶出千里之外了。
李林甫當年在御史中丞任上的時候;楊萬頃便攀附了上來;只是那時候其人資望太淺;他直到離任方才想辦法轉託繼任的御史中丞;將楊萬頃弄到了監察御史裡行的位子上;不到兩年而真授;結果楊萬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