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可是,我們又很容易發現,中國和日本在本質上並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接近。有時候,中國和美國更接近些。比如,在對待不同文化的寬容上,中國和美國都比日本寬容得多。其原因也很簡單—中國和美國都是多民族形成的大陸國家,經歷過大規模的民族融合,對於“我家燉肉你家吃齋”的事情習以為常。而日本是單一民族,海島國家,它自古就是一個民族,一種道德,一種風俗(各地區別很小),所以日本人中比較激烈的人對不同文化的態度就是要麼你順我,要麼我順你,而無法理解不同文化之間怎樣能相互共存。
。 想看書來
前言:“菊與刀”和“三國演義”(3)
同樣,我們有時候又發現日本和美國如此相似,而中國和他們兩國都格格不入。比如,中國人很難理解二戰中日本為何有那麼強烈的侵略慾望,同樣不太好理解美國兵毫不在意遠涉重洋和異國作戰。原因呢,我的看法,美國和日本的傳統利益都是全球性的,美國是處於世界經濟政治霸主的地位,日本是因為原料和市場都要依賴海外。所以,他們的利益在全球是網狀的,越擴張,網越大越密。而中國自古有些“自閉症”,“攘外必先安內”,重視內部鬥爭,而對外的侵略性較弱,中國的利益是球形的,向外擴張一點點,都要有比原來多得多的內容來填充。所以,越擴張,動力越小。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發展不會像日本和美國那樣對世界構成威脅。
透過這個“三國演義”,從全新的角度看自己,很吸引人,也吸引我利用自己在日、美兩國生活中的所得作為參照,為這一版《菊與刀》做一點評註的工作。可惜自己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不足,不當之處,還請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順便說一下,我個人對這次的版本翻譯工作十分欣賞。翻譯這本書的朋友真正遵循了“信,達,雅”的原則,經他翻譯的文章,對照原文可以看出其所下功力。我先前所讀的版本,雖然也做到了尊重原著,但文字頗為晦澀,迫使我需要不斷檢視原文,才能夠理解書中含義。而這次的翻譯就顯得遠為流暢。比如,文中曾經出現一個日語詞“義理”,我當年看的版本中,被幹脆地從日語直譯成中文漢字就算翻譯完成。結果這個詞讓人如墜雲霧中。這次的版本中,很高興看到譯者把它貼切地意譯為“情義”,這樣,全文就好理解多了。也希望譯者的辛勤勞動能夠讓我們的讀者從這本書中獲得更多的啟迪。
薩 蘇
2007年10月於日本伊丹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編輯推薦
★新浪最佳寫作獎獲得者,《國破山河在》作者 薩蘇 評註
★百餘幀國內首次公開圖片 數十萬字生動直白論說
★美國政府研究報告 深刻揭示日本的民族特性
★金克木先生特別推薦 現代中國人研究日本的必讀之作
《菊與刀》最初是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國政府之命,為分析、研究日本社會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調查分析報告,旨在指導美國如何管制戰敗後的日本。1946年正式出版,1949年出版日文版,在美國、日本等引起強烈反響。金克木先生特別推薦此書,肯定了這位女學者的研究成果。事實上,美國政府戰後對日本的政策和日本相應的反應與本書的分析基本一致。可謂是美國改造日本、分析日本的指導書。這本書也被認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讀書,是社會科學研究直接運用於政治實際操作的傑出例證。
本次重新出版,除了在翻譯上修訂錯訛,通暢語言,最重要的是加入薩蘇先生的評註和提供的插圖。薩蘇先生是在日本工作的一名中國工程師,也有在美國生活工作的經驗,因此利用了自己對兩國的切實瞭解,對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