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卻是百思不得其解,戰事僅僅持續了一天,又是敵攻我守,單單依靠冷兵器作戰的三萬清軍,竟然能陣斬叛軍的人頭過萬,嘖嘖,我得上帝,那得怎麼才能殺出來啊?
聽了顧問先生的疑問,勝保笑了。他耐心地告訴顧問閣下,這個陣前殺敵的實際數目總是和戰報有牴觸的,一來不少的官兵文化有限,查點數目自然會有誤差,二來嘛,為了誇大戰功,虛報的現象也時有發生。不過,最後他十分肯定地告訴顧問閣下,在江北大營出現殺良冒功的現象是絕對不會有的。
看著把話說的如此肯定的勝保,米流欣似乎不太相信。
“我說的可是真的。”勝保認真地說到。當然,他不會告訴顧問閣下,江北大營四周早就難得再見到什麼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但願如此!”米流欣笑了,“你們中國人看來很喜歡說大話,哦,用一般人的說法,叫吹大牛。呵呵,我軍現在已經完成了戰前部署,滁州暫時沒有圍困。我可是不希望您的那個周得桂也在和我們吹大牛啊。”
“他?不會的。”勝保連連搖著頭,“他在那邊的情況進展很順利,當然,還要給他一定的時間,大軍壓境,會促使他們儘快完成這一切的。”
“時間緊迫,不能把整個的部署耽擱太久。今天夜裡開始,我們要先清除廬州外圍的幾個防禦據點。為了表示他們的誠意,當然,也是為了驗證他們的真實性,滁州方向不能有任何異動。”米流欣叼起一根“大中華”香菸,划著火柴,歪頭看了看勝保。
“是,顧問閣下。”勝保點點頭,隨手開啟侍衛剛剛送進來的一封信,才只粗略地看了兩眼,他的臉色陡地就變了……
………【第八十八章真是為了給家鄉父老保留血脈?】………
信是負責籌備蘇皖鄂幾十萬大軍糧餉的山東巡撫張亮基來的,就在幾天前,黃河突然決口於河南蘭陽銅瓦廂,洶湧的黃河水瞬時分為三股,“一股由趙王河走山東曹州府以南下注,兩股由直隸東明縣南北二門分注,經山東濮州、範縣,至張秋鎮,匯流穿運(運河),總歸大清河入海。”濮範以下,壽張以上盡遭淹沒,其他如東平、汶上、平陰等州縣,凡系運河及大清河所經之地均被波及,山東全省初步估計至少有五府二十餘州縣受災,魯西南、西北廣大的地區到處都是黃水橫流。
黃河以“善淤、善決、善徙”而著稱,向來就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說法。無論是決口,還是改道,它所造成的災難都不可言狀的。在一八五五年的黃河改道之前,黃河連續發生了幾次大的潰決,而且潰決後“久不合龍”,到一八五三年以來,蘇北、魯南各地的情形已經是“餓殍載道”、“屍骸遍野”,甚至出現了“倒斃之屍,半被饑民割肉而食”的慘狀。由於黃河的屢次潰決和清政府的治理不力,當時的豫東、皖北、蘇北、魯南已經成了慘絕人寰的人間地獄。因而,在此次黃河改道之後,飽受黃水之害的蘇、皖民眾自然是如慶再生,而山東,百姓們卻幾乎要承擔此後全部的黃河災難。
這次黃河的大改道,對勝保來說卻無疑是晴天的霹靂。四十餘萬大軍雲集蘇北、皖北、鄂北,以往朝廷賴以生存的魚米之鄉江浙早都沒了,窮困的蘇皖當地自己尚且養活不了自己,就根本沒有供養這隻大軍的能力了。眼下,前線所有的糧餉都是主要來自於豫魯及直隸,本來就磕磕絆絆四處叫苦,偏偏老天爺又是哪壺不開非提哪壺,這麼一來,不僅一直依賴的山東糧餉成了問題,就是直隸解送軍前的糧餉也平白無故地要增添許多的周折。戰場上一是要靠軍事實力,二打的就是糧餉,糧餉跟不上,這仗還怎麼打?
看著剛剛還喜笑顏開,現在卻如同吃了苦瓜,愁眉不展又抓耳撓腮的副總統閣下,米流欣有些奇怪,“閣下,莫非您的那個奸細又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