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創造那種專事皮毛模仿的“洋房”。他們的伎倆跟了時代而極度地發展進步,到今日居然產生了這個“假三層樓”的大傑作!———建築藝術的浩劫!人心的虛偽,醜惡,愚痴的象徵!
下了茶樓,辭別了我的朋友歸寓,途經這“假三層樓”的時候,我急忙遠離了,向前走去。一路但想:以“經濟”、“便利”、“美觀”三條件為要旨的“合理的”建築,何時出現在我們的內地呢?何時出現在我們的內地呢?
(曾載1935年11月12日《申報》)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漫畫是筆桿抗戰的先鋒
漫畫是筆桿抗戰的先鋒。因為它的宣傳力頂銳利。銳利的原因有二:
第一,看漫畫一望而知,不花時間。抗戰的文章,無論怎樣短小精悍,一字一句地讀下去,至少也要花幾分鐘。看漫畫只費幾秒鐘,就能瞭解畫的意味,就能明白畫的主旨。在繁忙的非常時期,這種宣傳方法是最有效的。
第二,漫畫是一種世界語,任何國人都看得懂。漫畫是一種不須學習的文字,文盲也看得懂,故其宣傳力最廣。雖然多數漫畫是靠文字互相說明的,但少用文字或完全不用文字,而能使大眾一目瞭然的,是漫畫中之上乘。
如上所述,讀漫畫不費時間,容易理解。故在目前是最有力、最普遍的宣傳工具,其效率遠在文字之上。這可說是筆扞抗戰的先鋒。
古語云:“百聞不如一見”。現在我可以說:“百篇文章不及一幅漫畫”。最後勝利已經在望了,全國漫畫家一齊衝鋒!
廿七(1938)年兒童節于衡武車中。
談日本的漫畫(1)
我沒有一一詳考世界各國的漫畫史。但回憶過去所讀的美術的書籍,覺得關於漫畫的記載,任何一國都不及日本的熱鬧而花樣繁多。別國的美術史上雖然也有一兩個諷刺畫家,描小畫的畫家,但也不過帶敘幾句,不甚注重。意、法、德、英,大都如此,中國也是如此。只有日本,大畫家往往就是大漫畫家,故漫畫在日本美術史中非常活躍,佔據不少的page〔頁〕。這種畫筆的遊戲,在別國我想並非完全沒有。只因在別的國家,只當它一種遊戲,無人專心研究,更無人為之宣傳表揚,因之不能發達。在日本呢,其國民的氣質對於此道似乎特別相近。那些身披古裝,足登草履,而在風光明媚的小島上的畫屏紙窗之間講究茶道、盆栽的日本人。對於生活趣味特別善於享樂,對於人生現象特別善於洞察。這種國民性反映於藝術上。在文學而為俳句,在繪畫而為漫畫。漫畫在日本特別熱鬧而花樣繁多,其主要原因大約在此。
西洋漫畫史家自稱西洋在四千年前已有漫畫,其例項就是埃及古代的地下禮拜堂(catab)的壁上所描寫的民眾生活的壁畫。但此說不免把漫畫的範圍放得太廣。若說簡筆的畫便是漫畫,則世間可稱為漫畫的東西太多了。實際,西洋畫中明顯地含有諷刺意味,自中世紀開始。十六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期三大美術家之一的遼拿獨·達·文西〔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曾經描寫種種的人的臉,將臉孔的特點誇張,描得使人看了發笑。這才可說是西洋漫畫的開始。其後諷刺人生的繪畫漸多。在教權時代,有某畫家作漫畫諷刺僧侶。畫中描寫有金錢的僧侶能夠獲得天國的入場券,沒有金錢的僧侶不能獲得。在拿破崙時代,法國女子盛行高髻。便有漫畫家誇張其事,描寫一丈夫爬上梯子去為其妻助妝。這可說是西洋漫畫的初期,入十九世紀,法國畫家獨米哀〔杜米埃〕(Daumier)出世,西洋開始正式地容納諷刺分子。今日西洋漫畫的繁榮,實發軔於此。然而西洋漫畫無論如何繁榮,終不及日本漫畫的富有趣味。蓋西洋漫畫大都專事諷刺嘲罵。像美國,有“漫畫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