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唐高祖在唐朝統一戰爭中不動聲色的“大手筆”(第7/10頁)
章節報錯
全了郡城,也贏得了人心,成為當時北海一帶的傳奇人物。
當時,海陵的農民起義軍臧君相聽說綦公順佔據了北海,便率領五萬部眾前來爭奪北海郡城。
唐初的海陵縣一度改稱吳陵縣,是今天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的前身,治所在今泰州市海陵區華港鎮下溪村北。古海陵地理位置在北海郡的東南方向,兩地相距約三百公里。
今泰州海陵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當時置海陵縣,隸屬臨淮郡。經過多次行政區劃變更,海陵縣在唐代改稱吳陵縣,為吳州治所。南唐時期,海陵縣成為泰州州治所在,並一直沿用至今。這裡同樣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包括鳳城河風景區、溱湖國家溼地公園、望海樓等。鳳城河風景區是泰州的母親河,兩岸風景秀麗,歷史文化遺蹟眾多,可坐畫舫夜遊,欣賞沿岸夜景,別有一番風味。
綦公順的兵力相比臧君相起義軍兵力較少,戰鬥力懸殊很大,他聽到臧君相前來攻打北海這個訊息後非常恐懼。
秋日的北海郡城外,枯黃的蘆葦在寒風中起伏如浪。綦公順站在城樓上,望著遠處,手中的青銅劍柄已被冷汗浸透。
探馬方才來報:“海陵賊帥臧君相親率五萬大軍,不久將至。”
\"將軍,我軍不過萬餘,這...\"副將話音未落,城下忽然傳來急促的馬蹄聲。劉蘭成身披半舊皮甲,策馬衝上城樓石階,翻身下馬時斗篷捲起滿地落葉。
劉蘭成躬身為綦公順出謀劃策,說到:“臧君相現在距離我們還很遠,一定不會有所防備。請將軍立即出兵,加倍行軍速度,末將願隨您率奇兵夜襲!”
綦公順猛地轉身,甲冑鱗片鏗然作響,他盯著這個曾以百人破自己三萬大軍的書生,見他眼中跳動著熟悉的火焰——那是三月前突襲北海郡城時,此人眼中同樣的光芒。
綦公順聽從了劉蘭成的建議,親自率領五千名精銳士兵,攜帶熟食,日夜兼程,突襲臧君相的營地。
快要到達時,劉蘭成與二十名敢死隊員先行,距離臧君相營地五十里時,看到臧君相的巡邏兵揹著物資返回營地。劉蘭成和他的部下也揹著蔬菜、米糧和炊具,假裝成敵軍巡邏兵,選擇偏僻空道行進,一邊走一邊偵察,很快便得知了敵軍的口令和主將的姓名。
到了傍晚,劉蘭成等人與敵軍肩並肩進入營地,揹著物資在營中巡視,摸清了敵營的虛實,並掌握了敵軍的夜間口令。
隨後,劉蘭成等人在空地上點燃篝火,開始做飯。劉蘭成將二十名敢死隊員中的三名小頭目聚在篝火旁,手指蘸著酒水在地面勾畫部署,他拾起一根蘆葦,輕輕折斷,“待到三更,便如此葦——”殘莖猛地刺入火堆,爆起一團火星。
到了三更時分,劉蘭成帶著二十名敢死隊員突然出現在主將的帳篷前,他注意到主帳前的鹿角柵欄留有豁口,守卒正用海陵土話抱怨:“孃的,說好北海富庶,怎地連口熱酒都...”話音戛然而止,劉蘭成的短刀已割斷了他的喉嚨。
他帶來的敢死隊見人便揮刀亂砍,敵營內計程車兵毫無防備,瞬間大亂,他們一舉斬殺了百餘人,之後,他們將二十支火把同時擲向敵營糧草垛,火光沖天。
此時,綦公順看到敵營火勢蔓延,迅速發起進攻,五千鐵騎恰似黑潮湧向敵營。
經此一戰,海陵臧君相僅以身免,逃得一命,而他的部隊被俘或被斬數千人,綦公順繳獲了大量物資、糧食和兵器,凱旋而歸。從此,綦公順的勢力大增。
後來,李密佔據了洛口,綦公順率領部眾歸附了李密。李密失敗後投降了唐朝,綦公順此時與劉蘭成一起率領自己的部隊前來長安歸附高祖李淵。
武德元年(618年)十月二十六日,唐朝朝廷將李襲譽的戶籍列入宗正寺(管理皇室宗族事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