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吃才不會讓營養流失,拜託,人又不是隻靠一種食物來養著,食物多種多樣,這個流失了,我從別的地方補不行麼。

再者,每一樣的食物,在醫者的眼中,都對應著寒,涼,溫,燥的特性,自己的知識再是萬金油,還能有醫者對食物的瞭解更詳盡麼?這種事情,還是交給郎中去罷,自己就不要越伹代庖了。而且,這麼多年來,還是唯一的一次碰到因吃食不當而引發的問題,這個機率,比走在路上摔跤死還要低許多,沒必要搞得民眾一驚一乍的。

(大家在去搜一下不能同時吃的食物,裡面會有一大串的答案,不必介意,那裡面許多都是無中生有,以訛傳訛的,稍微動一下腦,就能把其中的至少百分之九十給排除了,這個禁忌沒那麼恐怖,像什麼芹菜不能與黃瓜同食了,一看就站不住腳,西方人喜歡吃的沙拉,就經常這麼搭配,人家吃幾百上千年都沒問題;還有什麼青魚不能用牛油羊油煎炸了等等,都是毫無根據的。)

李業嗣並不懂造船,他也只是有一次跟了李靖去檢閱水軍的時候,在樓船上呆過幾天而已,因此,沒幾天工夫,他肚裡的存的對樓船的僅有的一點點了解,就被王況給擠了個乾淨,連渣都沒留一點下來。而王況,見實在是再也無法從李業嗣那掏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出來後,就很不厚道的把他又甩一邊,不理了。

歲末,王冼就要去長安,準備在林家住一段時間,參加明年春的常舉了,早在去年,王冼就拿到了秀才的功名,一個秀才很簡單,縣試透過就行了,因為有李老二曾經說的,王況想做什麼就放手去做,結果王況就支使了黃良,將建州三年一次的縣試改成一年一次,這裡面長孫煜也是出了不少力,他去信回家,將建州如今有多少童生,又有多少的孩童在學堂入學的情況說明了,言明若是還三年一試的話,恐怕以建州之力是無法完成,要考的人實在太多了啊。

建州現在的人口已經早就超過了十五萬,扣掉一半的女的,再扣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和嬰兒,整個建州在讀的人數就兩萬多,即便是九成的人都只為的是識字,那也有至少兩千多的孩子是抱有靠讀書出人頭地的想法的。

如果是三年一試的話,那就會同時有兩千多人擠著來考,建安可容納不下這麼多,所以,分流是最好的辦法,因此上,用了王況的話來說,特事特辦,現在的建州,就是大唐的特區,管他那麼多,直接改了一年一試,只要朝廷不追究就行。長孫無忌接了信後,自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著王況去折騰,反正秀才功名只需要州里稽核就好。

而因了王況的關係,王冼得了秀才後,是不需要參加州試,可以直接去長安參加常舉,就如同當年的林荃淼一樣,州里直接給了名額推薦去了。

王況也不指望著王冼能一次就考中,才十四歲的王冼,年齡還小,再說王冼也不是那種文采出眾的人,柳老夫子願意潛心教他,一是因為王冼的勤奮,二是因為柳老夫子在當初王況一封了官後,就看了出來王況的前途無量,有這麼個哥哥在後面罩著,又有幾個小公爺疼愛著王冼,王冼想不中都難。

要是換了其他家的孩子,哪怕他比王冼還勤奮,哪怕他的悟性比王冼還要好,但只要不是州里數一數二的才子,柳老夫子也不會這麼盡心,為什麼,沒後臺,想中實在太難,即便是僥倖中了,在仕途上也走不了多遠。

而王冼不同,且拋開王況這個哥哥不說,也不要提幾個小公爺護著,就一個黃使君照應,就能讓王冼在仕途上走得比一般人要遠,尤其是使君現在官又升了一級,等到建州再升格上去,那在朝廷中的話語權也就更大,對王冼的照應自然就更周全。

要是加上王況,那還了得,沒瞧那孫東家那個學文不成改學武的孫嘉翰麼,只跟著黃大郎學了兩年,沒有一點軍功,可如今也已經在鎮將府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