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等草根不得不追問袁巡撫,那您老最後到底有沒有去救錦州呢?
袁巡撫答曰,沒有。
沒去救?那您是怎麼獲得的“寧錦大捷”啊?
袁巡撫苦笑著嘆了口氣,又拿出了那份奏章,圈了幾行字,我等草根看罷,頓時敬仰萬分,不過敬仰的不是袁大人,而是天啟帝。
當時,袁巡撫眼見錦州無望了,便以非常委婉的方式告訴天啟,要他老人家有個思想準備,曰:
“但此盛暑夷兵未必能久留,臣已令舟師繞後,復令西虜聲援,如其退去,則邀皇上之靈。”'7'
袁巡撫的意思是,沒準天氣太熱,後金熱熬不住,也可能回去涼快了。另外,搞不好我派去的水師和蒙古人也能嚇跑皇太極。不過,這些事情希望都不大,要真有,那大概算是您皇威顯靈吧……而潛臺詞是,皇威?顯靈?您就作夢吧,這錦州啊,算是徹底完蛋了。
可沒過幾天,後金軍真撤退了,《滿文老檔》上記載曰:
“初四日,攻錦城南隅。本欲卯刻進兵,辰刻攻城。因城壕深澗,時值酷暑,戰則難以聚拔。乃於巳刻退兵。”
咦,真撤退了,估計袁巡撫當即回望帝都,喃喃的說,皇威……真的顯靈了,沒想到今上(天啟帝)還真夠靈光的……其實,那不過是運氣而已,就因為後金怕熱,所以回去涼快了,於是錦州解圍,史稱“寧錦大捷”。
當然,後金倒不單單只是因為氣溫高就撤了,關鍵在於天氣熱得他們穿不住甲冑了,後金的甲冑是棉甲,冬天穿上去連棉襖都省了,可盛夏一穿就要命了,盛夏時節披一件厚厚的棉襖去練一套跑步、攀巖、擊劍、徒手搏鬥、射箭五項全能,那肯定是要中暑的,脫了吧又沒了防彈衣,城牆上火器一輪招呼,估計不死也得重傷,所以戰鬥力銳減,於是就撤了,沒他袁巡撫什麼事兒。
--------------------------------
'1'【《閻崇年著《袁崇煥傳》》
'2'【當年明月著《明朝那些事兒》六】
'3'【《明熹宗實錄》卷八十四】
'4'【《明熹宗實錄》卷八十四】
'5'【《明熹宗實錄》卷八十四“甲申遼東巡撫袁崇煥題:奴圍錦州甚嚴,關外精兵盡在前鋒,今為賊攔斷兩處,夷以累勝之勢,而我積弱之餘,十年以來站立不定者,今僅能辦一守字。責之赴戰,力所未能,且寧遠四城為山海藩籬,若寧遠不固則山海必震,此天下安危所繫,故不敢撤四城之守卒而遠救”】
'6'【《明熹宗實錄》卷八十四】
'7'【《明熹宗實錄》卷八十四】
第九章 古戰版馬奇諾防線
袁巡撫關於錦州戰守的那番感言和解釋,實在有些讓人窩火,因為偌大的遼東鎮,連綿幾百裡的防線,十幾萬人馬,可一打起仗來,卻連個就地自保、相互應援都困難,朝廷每年貼五六百萬兩銀子進去,就換來個隨時都得去救援的效果,也算倒黴到家了,而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則是孫老師的“主兵屯田”。
一旦實行“主兵屯田”,那就得人隨地走,屯田嘛,耕地、犁地、收割、晾曬的,什麼都要圖個就近,所以駐防的城池、臺、堡都比較分散,跟客兵大不一樣,客兵可以駐紮在一起,不會因為屯田而分散,因此客兵宜駐一道邊牆,而主兵則多分散於一大票臺堡、要塞。
整個遼東鎮實行“主兵屯田”以後,在關外的兵力,雖說沒有十萬也有八萬,但都比較分散,山海關、前屯、寧遠、錦州等等,這麼一分,好比紮成了幾節香腸,每一節都比較小,而皇太極一次來個幾萬人,比每一節都強,所以來去自如,誰也不怕。
此外,諸如前屯、寧遠、錦州這些駐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