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卿〉》,《戲劇報》1959年第4期)

1991年,在紀念田漢誕辰94週年之際,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把《關漢卿》搬上舞臺,陳顒導演,陳希光飾關漢卿,王慧源飾朱簾秀,在觀眾中產生了廣泛影響。該劇還曾應邀去臺灣地區演出。

延伸閱讀

郭沫若:《先驅者田漢》,《文匯報》1947年3月13日

孟超:《漫談建國十年來的田漢劇作》,《文藝研究》1959年第4期

韋啟玄:《田漢同志創作〈關漢卿〉散記》,《劇本》1958年5月號

戴不凡:《響噹噹的一粒銅豌豆——讀話劇劇本〈關漢卿〉斷想》,《文藝報》1959年第16期

黎之彥:《田漢創作側記》,四川文藝出版社1994年版。

1964《豔陽天》(1)

體裁:長篇小說

作者:浩然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1964年9月(一卷)、1966年3月(二卷)、1966年5月(三卷)

(李潔非 撰)

《豔陽天》是浩然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它有著特別緊湊的情節——超過百萬字的宏偉篇幅,實際上寫的僅僅是東山塢農業社十幾天之內發生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1957年夏天。麥收前後,東山塢農業社突起風波,一些社員提出要求土地分紅。所謂土地分紅,就是按社員入社的土地股數實行分配。這是初級農業社時期的辦法,進入高階農業社以後,已經被取消。1957年的東山塢農業社,當然是高階農業社;此時主張土地分紅,被目為“復辟倒退”,因為顯而易見,用這種辦法分配,“吃虧”的自然是“廣大貧下中農”。矛盾由此而起。提出要求的主要是一些中農成分社員,而農業社副主任馬之悅對此持同情態度。正在這節骨眼兒上,党支書蕭長春及時地從一個工地趕回東山塢,領導貧下中農群眾展開了一場堅守農村社會主義陣地的激烈鬥爭。他的鬥爭物件,包括馬小辮那樣的地富分子,包括彎彎繞、馬大炮為代表的中農,包括“混進”農村幹部隊伍中的馬之悅、馬立本一類人,甚至還有被階級敵人矇蔽了的貧下中農馬連福。在鬥爭中,蕭長春沉著鎮定、明察秋毫,識破敵人一個又一個圈套,粉碎敵人一個又一個陰謀,提前公佈小麥預分方案,爭取落後群眾,整頓階級隊伍(撤掉馬立本會計職務),瓦解敵人各個擊破,還頂住了來自上級(鄉長李世丹)的壓力,最後,“革命洪流銳不可當。牛鬼蛇神在真理面前,原形畢露,農業社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第三卷《內容說明》,作家出版社,1966))當然,蕭長春也為革命付出了巨大犧牲——他的兒子小石頭被馬小辮懷著“刻骨的階級仇恨”害死。不過,鬥爭風範和堅定的革命信念,使他從別的方面得到補償和獎賞——純潔的團支書、高中畢業生焦淑紅深深地崇拜和迷戀他。

浩然出身農民,只讀過幾年小學。原因與其說是因為貧窮,不如說是他的家庭充滿動盪。他的父親性情躁動,不安於室,曾丟下妻兒獨自在外飄遊,後來終於為情敵所殺。浩然母親不久也在他尚未成年時病故。浩然因此中斷學業,與姐姐相依為命。

他開始做文學夢,是解放初聽說趙樹理名字的那一刻。他覺得,對於自己,這是一個可以類比的例子。事實上,趙樹理雖然出於鄉村,卻受過完整的教育。考察文學史的流變,不難斷定,浩然的文學夢其實是被“工農兵創作”這一特定時代生成的文學現象點燃的。《講話》發表後,延安文學便把在工農兵群眾中培養文學人材當作一個重要任務,這個方向完全繼承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學體制中,一直延續到“*”並且也在那時達到最高潮。而浩然,可以說三十年中“工農兵創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