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維生素C 是屬於水溶性的,因此還要做到先洗後切。② 對於蔬菜的吃法,要做到能帶皮吃的最好不去皮,如南瓜、黃瓜、洋芋、蘿蔔之類,因為有些蔬菜的皮中含更多的維生素和葉酸。③ 烹煮要求最好隨切隨炒、急火快炒,可以避免某些營養成分被氧化和丟失。④ 蔬菜要吃得新鮮,越新鮮的蔬菜其營養損失就越少,從營養學角度分析,蔬菜久貯或經醃製都不理想。

隨著科學的發展,在選取蔬菜時需要注意一個新的問題,就是考慮選擇哪些蔬菜“汙染少”。我們認為:凡蔬菜抗病力強的,一般不用施農藥,汙染就少一些,像茄子、莧菜、生菜、蒜薹等。所食用部分長在泥土中的,如土豆、冬筍、大頭菜、蘿蔔、藕、芋艿等施農藥機會也較少。另外野生或人工培育的食用菌,也應該屬於相對安全的蔬菜,市場可見的有馬蘭頭、蕨菜、枸杞頭、香菇、猴頭菇、黑木耳、雞腿菇、灰樹花、金針菇等。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吃水果的學問

水果營養豐富,它的甜度與其含糖量多少有關。糖,是人體所需能量的“倉庫”,水果中除含糖以外,還有較###生素C、維生素A以及多種有機酸如檸檬酸、酒石酸和蘋果酸等,此外還有多種礦物質如鎂、鈉、鉀、鋅之類。

人們常感覺不同果品或同一果品成熟度不同時,其味覺中的甜、酸不一樣,其實這是它們之間“糖酸比”不同的緣故。人們還會感到水果的肉質硬、綿程度不一,這是因為水果也是細胞組成,由於細胞壁的化學組成與細胞間連線狀態的不同而造成。當細胞壁間存在著一種不溶於水的“原果膠”時,它就像建築房屋時用的水泥和石灰牢牢地把磚塊連線在一起一樣,這時水果的果質就脆硬,而果膠一旦由於酶的作用而水解,成為可溶性果膠和纖維素時,水果的果肉就變得軟綿了。

吃水果對人體有益,那水果到底有什麼作用呢?① 水果中含有低分子結構的糖,適合各年齡段的人們吸收和利用,因此吃水果可以減輕肝臟供應能量的負擔。② 水果中所含的酶、生物干擾素等物質,更是人體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③ 水果可以抗疲勞、助消化,調控機體的平衡,提高免疫功能。④ 水果中含人體生命活動中最需要的水,它能夠起到“潤滑劑”的作用。人體是一部組合精巧、結構複雜的“機器”,機械運作時要新增潤滑油,人體在生命活動中也需要加潤滑劑,水果則是最適合的。

吃水果也要了解果品的副作用。許多水果雖然味甜、色豔,但也不可多吃。像櫻桃,形、味皆美,含鐵豐富,但其所含氰甙經水解後能產生氫氰酸,多食後可能發生中毒甚至死亡(《本草綱目》有載)。桑葚,色青時味酸甜,也含氰酸,成熟後色紫黑,雖味甘、多汁,但因含有溶血、過敏物質及透明質酸等,過食易引起腸炎。柿子,味甘美,能清熱、潤肺、止渴,因其含果膠、柿膠粉及碘,過多食用可能產生“柿石症”。李子、杏子、銀杏等也都含一定量的氫氰酸,過多食用均可出現中毒,俗諺:“桃飽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就是指過多地食用會發生中毒的意思。梨,滋陰清肺,味美甘甜,但性寒涼,脾胃虛寒者,或過多食用後,會發生便溏、腹痛等。荔枝,汁甜清香,能止渴、益氣、補肝、益智,但可以引發“荔枝病”,實際上就是過多食用後造成低血糖所致。菠蘿,有清暑解渴、消食止瀉的作用,但有人食用後可能發生過敏性休克、哮喘、呼吸困難等。香蕉,味甘,含多種維生素,不含膽固醇,但因其含鉀高,故腎病、高血壓患者不可多食。

我們除了需要了解水果性味和食品禁忌外,還要考慮飲食冷暖不均的問題,所以一般不提倡飯後立即吃水果。

總之,水果能供給人體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