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的效果。而笑料就是非常簡單地透過語言動作即時地達到讓觀眾發笑的目的。比如我們在電視劇裡看到一個男服務生把蛋糕扣到客人頭上,這是屬於淺層次的幽默手法。

【柳活】

“柳活”中的“柳”就是指唱,是一種仿學。相聲在初創階段就有人靠滑稽說唱吸引觀眾,一上來就先來一段唱,稱為“門柳”,最初唱的以京劇為主,像朱紹文、範有緣、郭瑞林等,都曾經是京劇藝人,此後各種戲曲選段都可以作為仿學的物件。後來凡是以學唱為主的相聲統稱“柳活”。

【貫口】

“貫”是連貫的貫,就是講一氣呵成,麻利地有節奏地把一段詞兒說出來。貫口也分不同的型別,也分不同的種類,有的是把各種名稱落疊在一起,比如《報菜名》;也有敘述性的,比如《八扇屏》。

【子母哏】

甲乙兩個人一對一句的,詞兒差不多,你說一個謎語我猜,我說一個謎語你猜。你出一個上聯,我對一個下聯,不太分得出誰是捧哏,誰是逗哏。

【一頭沉】

與“子母哏”相對的叫做“一頭沉”,甲臺詞較多,以甲的敘述、介紹、評論、講、模擬為主,乙聽見敘述的同時,有時與甲議論發表看法,有時提出問題請甲解釋,更多是為甲的論點做補充。透過乙嚴絲合縫的襯托,點出問題,加深矛盾,揭示主題,抖響“包袱”。

【倒口】

又名“怯口”,就是說方言。有的是從頭到尾都倒口,有的是中間插一段倒口。創作時,根據內容需要設計好,表演時就使用某地方言方音來敘述或摹擬人物。語言本身具有鄉土氣息,也能產生風趣。方音過去多仿學河北省深縣、武清縣、饒陽縣、安國縣的家鄉話,後來逐步發展到仿學冀東、天津、膠東、河南、上海等地的方言方音。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1)

【傳統學藝方式】

師父教徒弟不像現在老師教學生安排固定時間上課。師徒的關係更像父子,以前彼此住的都近,街坊鄰居,沒事的時候就要到師父家來,讓師父給指點指點新學的段子,哪有問題,哪有進步。平時還要幫師父家買菜、做飯、看孩子。

【出師】

相聲不像學車,先樁考,再路考,沒有這麼一說,也沒有所謂的結業考試,到了日子就出師,甭管什麼水平。也有沒等出師就跟著師父上臺了,一場相聲大會,七八個節目,頭了徒弟上去先開個場,猜個燈謎。往後開場有起色了,成了師哥了,就往後排,讓年輕的小師弟先上,水平越高越靠後,越往後身份越高,什麼時候“攢底”了,就差不多了。

【偷藝】

偷藝在相聲門裡有個術語叫“捋葉子”。有一句老話叫“寧贈一錠金,不贈一句春”,意思是說你要是沒錢了,我可以給你點兒錢花,但是我不能教你一個段子,不能讓你長能耐。那會兒可以做到保守,你沒有攝像機,我說得再精彩,你也錄不下來。你要是想學,怎麼辦?只能自己買票到園子裡當觀眾,愣聽,這就叫“捋葉子”。

舊時候學別人的本事不算犯忌諱,都是為了長能耐。要是“捋”得好,也許還能被寫上一筆,×××當初天資聰穎,刻苦認真,敏而好學,博採眾長,終於成為一代大家。

【代拉師弟】

代拉師弟,簡單地說就是幫著師父收徒弟。相聲門裡有個不成文的說法就是兒子不能拜父親為師,所以子承父業說相聲的通常都會拜在父親同輩的門下。比如侯寶林先生的兒子侯耀文,就是按照侯老的遺願,由李伯祥代替師父趙佩茹將侯耀文收入趙家門下;馬三立的兒子馬志明則由侯寶林先生“代拉師弟”,一同拜在朱闊泉門下,算是第六代,由於他的這個輩分太高(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