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下床,卻上床,

上得床來思舊鄉,北風吹夢長。”

陳如江認為呂本中的詞“流動明暢,清麗自然,詞風格與韋莊之疏放為近,呈現出清新流美的民歌風味,是對小令的開拓。”但韋莊擅長白描,寥寥幾筆,閨情離愁就極為出彩,呂本中詞顯然難以媲美。

然而,呂本中以構思精巧見長,詞淺而意深,比如這首《踏莎行》,借梅思人,手法新穎別緻,意境迷離秀美: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絕。

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舊時,探梅時節。

老來舊事無人說。

為誰沉醉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如夢令》寫相思之情,淺顯直白,流暢清麗,自然清新:

“海雁橋邊春苦,幾見落花飛絮。

重到柳行西,懶問畫樓何處。

凝佇,凝佇,十頃荷花風雨。”

《浣溪沙》呈現婉轉悽清的朦朧美:

“共飲昏昏到暮鴉,

不須春日念京華。

邇來沉醉是生涯。

不是對君猶惜醉,

只嫌春病卻憐他。

願為蜂採落殘花。”

但是,呂本中的這種詩情寧靜的書齋生活,很快就被金兵的鐵馬胡笳徹底打破了。

金兵於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滅遼,靖康元年進攻汴京,當年年末,東京城被攻破。靖康二年,徽、欽二帝被擄北上,北宋滅亡,國家陷入戰亂之中。

金兵入城後,燒殺搶掠、姦淫婦女,無惡不作。呂本中時值城中,和千萬的京城子民一道,親眼看著繁華的京城變成人間地獄,在戰火中痛苦煎熬。亡國之恨、切身之痛,促使他拿起筆,用詩歌記錄了那場災難。《守城士》描寫了抗金將士的奮勇抵抗,《兵亂寓小巷中作》寫記錄了京城淪陷帶來的苦難,百姓遭受戰禍的慘狀,《城中紀事》控訴了敵軍燒殺搶掠的罪行。

金兵退後,呂本中自感“亂後驚身在,端如犬喪家”,又寫了《兵亂後自嬉雜詩》29首以抒憤,其一寫道:

“晚逢戎馬際,處處聚兵時。後死翻為累,偷生未有期。

積憂全少睡,經劫抱長飢。欲逐範仔輩,同盟起義師!”

這種傷感和憂憤的詩風,與早年的輕快圓美風格迥然不同,題材也由風花雪月轉為國民時事,且成為他後半生的主要詩詞特色,對後來者,尤其是對陸游,影響極大。

北宋滅亡後,宋室南渡,呂本中也跟著南遷,流落江南一帶。在重陽節時,對著江南的冷月殘菊,他“佳節倍思親”,登高望遠,卻感到故園難回,咽淚裝歡,淒涼無限,作了一首描寫江南風光與憂時傷亂的小令《南歌子》:

“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

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

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

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淒涼。”

這首詞表現“中原歸思”,工穩精潤,頗受評論者的稱讚。曾季貍說“尤渾然天成,不減唐花間之作”(《艇齋詩話》)。《嘯翁詞評》:“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講道。而小詞乃工穩清潤至此。”

紹興六年,呂本中來到杭州,宋高宗趙構特賜他進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以示重用之意。

大概在此期間,呂本中向趙構上陳了一本《官箴》,對朝廷官員提出要“清、慎、勤”的道德要求:

“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清、慎、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然世之仕者,臨財當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