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如今秦國出兵,魏國不敢向東進攻;連橫親秦的形勢已經形成,楚國的形勢也很危急;齊國放棄南陽,捨棄右邊的土地,而平定濟北,它還是要這樣做。況且齊國一定要在聊城決出勝負,您不要再猶豫了。如今楚國和魏國的軍隊都已從齊國撤退,而燕國的救兵又沒到。用整個齊國的兵力,在沒有其他諸侯干預的情況下,和您據守的聊城對峙了一年,我看您是不能取勝了。況且燕國發生大亂,君臣失策,上下迷惑,慄腹率領十萬大軍在國外多次被打敗,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被趙國圍困,土地被削減,君主被困,被天下人恥笑。國家破敗而禍患眾多,民心無所歸向。如今您又用疲憊不堪的聊城百姓來抵抗整個齊國的軍隊,這是像墨翟一樣的防守啊。甚至到了人吃人、燒人骨當柴燒的地步,士兵卻沒有反叛之心,這是像孫臏一樣的治軍啊。這些都能被天下人看到。雖然這樣,為您考慮,不如保全戰車和鎧甲回燕國去。戰車和鎧甲完整地回到燕國,燕王一定很高興;您自己也能安全地回到燕國,士兵和百姓會像見到父母一樣高興,朋友們會興奮地讚揚您,您的功業也能顯揚。對上可以輔佐孤立的君主來控制群臣,對下可以養育百姓來資助遊說之士,矯正國家的弊病,改變社會的風俗,您的功名就可以建立了。或者您也可以拋棄燕國,離開塵世,向東到齊國去?可以得到分封的土地,富貴可比陶朱公、衛靈公,世世代代稱孤道寡,和齊國長久並存,這又是一種計策。這兩種計策,都能使您名聲顯揚,得到實際的利益,希望您仔細考慮並慎重選擇其中一種。

況且我聽說,拘泥於小節的人不能成就榮耀的名聲,害怕小恥辱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業。從前管仲射中齊桓公的衣帶鉤,這是篡逆的行為;他沒有為公子糾而死,這是怯懦的表現;他曾被囚禁受束縛,這是恥辱。像這三種行為,君主不會把他當臣子,鄉里人也不會和他交往。假如管仲被囚禁而不能出來,死在外面而不能回到齊國,那麼他的名聲也不免會被認為是可恥的行為。連奴僕都羞於和他同名,何況是一般的人呢!所以管仲不以自己被囚禁為恥辱,而以天下沒有得到治理為恥辱,不以沒有為公子糾而死為恥辱,而以自己的威望不能在諸侯中顯揚為恥辱,所以他雖有這三種過失,卻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名聲高於天下,光輝照耀鄰國。曹沫是魯國的將領,三次作戰三次失敗,丟失了五百里土地。假如曹沫不回頭考慮,不轉身商議,就刎頸自殺,那麼他的名聲也不免被認為是敗軍之將。曹沫放棄了三次失敗的恥辱,回來和魯君商議。齊桓公大會天下諸侯,曹沫憑藉一把劍的威力,在會盟壇上抵住齊桓公的胸口,臉色不變,言辭不亂,使三次戰爭所丟失的土地一下子就收回來了,天下為之震動,諸侯都很驚恐,他的威望甚至超過了吳國、越國。像這兩位志士,並不是不能做到小的廉潔、奉行小節,而是認為犧牲生命,斷絕後代,功名不能建立,這是不明智的。所以要去掉怨恨,樹立終身的名聲;拋棄一時的意氣,成就世代的功業。因此他們的功業可以和三王爭高下,名聲可以與天地共存。希望您選擇其中一種做法去做。”

燕將看了魯仲連的信,哭了三天,猶豫不決,不能自己作出決定。想回燕國,已經有了嫌隙,害怕被殺;想投降齊國,自己在齊國殺了很多人,害怕投降後被羞辱。他長嘆一聲說:“與其讓別人殺我,不如我自殺。”於是就自殺了。聊城大亂,田單于是血洗了聊城。田單回來後說起魯仲連,想封他爵位。魯仲連逃到海邊隱居起來,說:“我與其富貴而屈身侍奉別人,還不如貧賤而輕視世俗、放縱自己的心志啊。”

鄒陽是齊國人。他遊歷到梁國,與原吳國人莊忌夫子、淮陰人枚乘等人交往。他上書梁孝王,置身於羊勝、公孫詭之間。羊勝等人嫉妒鄒陽,在梁孝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梁孝王很生氣,把鄒陽交給獄吏,準備殺了他。鄒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