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翻譯(第2/5頁)
章節報錯
國的友好關係呢!”懷王終於前往。一進入武關,秦國的伏兵就截斷了他的後路,於是扣留懷王,強求楚國割讓土地。懷王很生氣,不肯聽從。逃亡到趙國,趙國不肯接納。只好又到秦國,最後死在秦國,屍體運回楚國安葬。
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人都抱怨子蘭,因為他勸懷王入秦而最終沒能回來。
屈原也為此嫉恨子蘭,雖然被放逐,卻依然眷戀楚國,心裡掛念著懷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希望國君總有一天能醒悟,世俗總有一天能改變。他思念國君、振興楚國,反覆在作品中表達這樣的意願。然而終究無可奈何,所以不能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懷王最終也沒有醒悟啊。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但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生,而聖明君主、太平國家多少世代也沒有出現,這是因為所謂忠臣並不忠誠,所謂賢臣並不賢明啊。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的職分,所以在內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結果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自己也客死在秦國,被天下人所恥笑。這是不瞭解人所造成的禍害啊。《易經》上說:“井淘乾淨了,還沒有人喝井裡的水,使我心裡難過,因為井水是供人汲取飲用的。君王賢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賢明,哪裡還談得上福呢!
令尹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終於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發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來到江邊,披散著頭髮在江畔邊走邊吟唱。臉色憔悴,形體和容貌都十分枯槁。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聖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麼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麼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呢?為什麼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讓清白的身體去接觸世俗塵埃的汙染呢!我寧願跳到湘江裡,葬身魚腹,又怎能用高潔的品德,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
於是屈原寫了《懷沙》賦。賦辭說:
初夏時節草木茂盛啊,我內心憂傷長久悲哀。我急急忙忙地往南行啊,眼前是一片昏暗幽深。心中的冤屈糾纏著痛苦啊,遭受憂患日子已經很久。撫摸著胸口反省我的志向啊,我強自壓抑著委屈自己。
想把方的削成圓的啊,但正常的法度不可廢棄;想改變最初的本心啊,這是君子所鄙棄的。明確規範牢記準則啊,以往的法度不曾更改;內心正直品質端重啊,這是君子所讚賞的。巧匠不揮動斧頭啊,誰能看出木料是否合乎標準?黑色的花紋藏在暗處啊,盲人說它沒有紋理;離婁眯著眼睛看啊,盲人還以為他失明。把白的說成黑的啊,把上顛倒成下。鳳凰被關在籠子裡啊,野雞卻在外面飛翔起舞。美玉和石頭混雜在一起啊,人們把它們等同看待。那些結黨營私的小人嫉妒賢能啊,全然不知我美好的品德。肩負重任責任重大啊,卻陷入困境無法前行;懷揣美玉般的品德啊,窮困潦倒找不到展示的地方。村裡的狗成群地狂叫啊,是對著它們感到奇怪的東西叫;誹謗俊才懷疑豪傑啊,本來就是庸人的常態。外表質樸內心通達啊,眾人不知我出眾的才華;棟樑之才被丟棄堆積啊,沒人知道我所擁有的才能。我重視仁義的修養啊,把謹慎忠厚當作富足;重華那樣的聖君已不可再遇啊,誰能知道我從容的氣度!自古以來聖君賢臣不能同時並存啊,怎知道其中的緣故呢?商湯、大禹的時代太過久遠啊,遙遠得使我無法追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