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尚有後備力量進行補充。

平心而論,西格爾不僅留有後手,也沒安什麼好心。素來謹慎的胡狼首領,在大荒原對峙期間,就開始考慮聯軍如若戰敗,該如何應對今後的草原新格局。

他早早地就把各嫡系部落六萬戰士集結於灰狼谷,其目的就是預防南征失敗這一可能性。只要戰敗後能逃回灰狼谷,胡狼首領無須浪費時間重新召集兵力,馬上就有一支大軍可供驅策,藉此可以迅速出動,收拾草原殘局。

這種情況下,胡狼確實要比沃薩強多了。

戈勃特此次掛帥出征是志在必得,留守冬令宿營基地──鷹巢峽谷的部隊僅有萬騎左右,餘者不論核心部落、嫡系部落,還是外圍部落,幾近九成的戰士悉數開上了大荒原戰場。

戰爭就是如此,收益越大,風險也就越大。差不多傾盡全族之力參戰的沃薩人,在草原各族中損失也最為慘重,二十幾萬戰士在破蠻岡大會戰、兩次淚河水戰和最近的大荒原阻擊戰、破蠻岡圍攻戰中殞命而亡,餘者也絕大部分變成了無馬可騎的步卒。

假如僅從靜態的時點分析,打完大荒原之役後,損失慘重的沃薩人實際上已經墮落為二流強族的水平。反觀胡狼人,後方留有一支已經集結完畢的大軍。除此之外,數十近百個外圍部落照常散落廣闊的南部草原各處遊牧,沒有受到這場南征的影響。對西格爾而言,他們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將大批戰力和畜群儲藏在南部草原上,以備不時之需。

故而可以說,胡狼人在整體上依然保持著相當強勁的兵力,隱然成為草原上唯一的超級大族,曾與之比肩的沃薩人,實力一下子被拉開了許多。

在草原上,拳頭就是硬道理。實力的差距,令西格爾牛氣沖天。趁著沃薩式微,戈勃特威信掃地的當口,他乘機要挾,欲借實力挑戰舊有的權威。

奔回草原後,西格爾和戈勃特大吵一通後,不歡而散。據牧民們私下裡傳言,是西格爾提出,北逃部眾中胡狼人佔多數,又是在胡狼的地盤上行軍,故而自己必須出任總指揮官,戈勃特只能充當副手,從而引發了這次爭吵。

這看似一個名義上的差別,實際上暗藏著迫使戈勃特承認西格爾的地位高於自己的意思。高傲的戈勃特自然不願低頭。既然沃薩倖存的步卒已然不多,他把帶領本族部眾撤回基地的任務託付給季爾登,自己則帶著名滿天下的雄鷹隊撒馬離去,與大部隊分道揚鑣。

很顯然,像草原聯軍這樣一支由各個民族、不同勢力因重大利益而攜手作戰的部隊,是能勝不能敗的。

戰勝後,大家一起發財,分享敵國的鉅額財富,分歧自然能夠得到彌合,一切矛盾都能掩蓋得住。為著光輝的前景,各族首領也能理性地看待戰場上的勝勝敗敗,不為一時的挫折而動搖聯合入侵的意志。

不過,如今天這種局面就不同了。發跡的夢想、對財富的憧憬已經徹底絕滅,各族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被猛虎軍團揍得鼻青臉腫。這樣的形勢下,往昔的矛盾、舊有的紛爭、過去的恩怨,都罩不住了,被嘩啦一聲全扔上了檯面。

不僅西格爾和戈勃特,草原群雄個個都不是善主。南征大敗後,各族聯軍迅即分崩離析。

大難臨頭各自飛。

鳩蠻首領則尤不打一聲招呼,帶著本族人馬滾滾西去。他的離開,對草原他族部隊帶來了更為嚴重的危機。

鳩蠻人的禿鷲偵察隊素來是草原聯軍辨識敵情的利器,也是前後方傳遞情報訊息的最快捷方式。因為草原蠻族尚未建立像猛虎自治領那種完善的信鴿情報傳遞系統,鳩蠻人的離開,使逃亡的草原他族既不能準確快捷地察知敵人動向,又無法迅速與各族冬令基地取得聯絡,命令遙遠的後方騎兵前來接應逃亡部眾。

緊接著,鷹斯和古雷託也毫不遲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