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來。
那說書先生也是自京城南下的旅客,五十出頭,被風雪所阻,羈留客棧已經五日。每日午後都在大堂裡說書,一來可解其他行旅的寂寞,二來可賺點小錢貼補每日食宿花銷。他拎著小方桌走進大堂,剛將醒木一拍,聽得外頭呼呼風聲裡夾著急沓馬蹄聲,由遠及遠,心裡詫異,便忘記了詞。
其他旅客也是驚訝,這等風雪竟然還有人趕路。
馬蹄聲迅速到客棧門口,夥計連忙上前抽了門栓,開啟半扇大門,大堂裡的炭火頓時噗噗噗地直往裡倒。走進來的五個男子,當首一人二十五六歲,身材高大,體格魁梧,帶著風帽,帽沿和眉毛都結著晶瑩的冰霜,身上披著的黑色大氅肩膀處則積著一層厚厚雪花。他身後四個人與他一般無二的打扮,也滿臉霜雪。
夥計看他們冒雪而來,依然精神抖擻,昂首挺胸,虎虎生威,知道非一般人,心裡先存三分小心。又看捲棚裡多了六匹馬,其中一匹馱著行禮,點頭哈腰地問︰“客官,可要把行李御下來?”
“不用了。只管來一桌熱飯菜,再來一壺酒。”領頭男子說話帶著濃濃的西北口音,鏗鏘有力,一聽就知道說一不二的人。他撞下帽子,拍拍積雪,而後隨手扔在桌子上。又解下大氅,露出一身墨綠勁裝以及腰間懸掛的單刀。屋裡旅客們驚了驚,知道不便裝而行的公差便將士,紛紛移開了視線。
夥計和掌櫃更加不敢怠慢,趕緊把溫著的飯菜送了上來,又拎了滿滿的一壺酒。這五位男子顯然餓壞了,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吧唧有聲。
悶坐一會兒,大家都覺得無趣,有個膽子大的旅客便催說書先生︰“老先生,說一段故事吧。別再說什麼三國演義,隋唐好漢,都聽膩了。說些新鮮有趣的,便是兒女情長也無妨。”
一位二十出頭北上趕考的書生說︰“就是,就是,聽說京城物阜人豐,人物風流,不如說說京城裡的奇聞異事。”
說書先生捋著鬍子想了想,說︰“也罷,京城裡確實有樁公案,正鬧得紛紛揚揚。”
北上旅客紛紛說︰“什麼公案?快說來聽聽。”
說書先生清清嗓子,醒木一拍,朗聲說︰“俠烈英雄本色,溫柔兒女家風。兩般若說不相同,除是痴人說夢。今日近不說殘唐五代,遠不說漢魏六朝,單說我大周朝京都的一樁軼聞,博列公一粲。”說著,又拍一下醒木,“列公,我大周朝併吞六合已有一百多年,與國同休的先數近支遠派的宗室,再就是從龍建業的文臣武將,只因太宗皇帝仁善,後輩俱都承襲功勳,綿延百年。如一門忠烈的保康趙氏、父子雙學士老少二宰相的朱雀大街沈氏、文豪輩出的京西阮氏……一一列舉,怕得說上三日三夜。只因這京城聚集天下最多的世家名門、英豪文傑,也便演義天下最多的悲歡離合,恩怨情仇,此情此理,自不在話下。列公,今日小可一不說豪傑,二不說文士,單說一個女子……”
這說書人口才不錯,娓娓道來,多數旅客已聽得入神。聽要說一個女子,便都一愣。
“……此女子姓阮,行五,京城百姓皆稱之為阮五姑娘。列公猜得沒錯,此女正是出身於京西阮氏……”說到這裡,埋頭吃飯的五個男子都驀然抬起頭看著說書人,五道凌厲的眼神象匕首一般,說書人只覺得頭皮發麻,脖子微涼,說不下去了。
有一位也京城南下的商人恍然大悟地說︰“原來先生是要說她,沒錯,委實已鬧得京城紛紛揚揚。”
北上趕考的書生越發好奇,問︰“不過是個女子,有何才智,居然鬧得京城紛紛揚揚?”
商人說︰“倒不知道她有何才智,只聽說她是阮文孝公的孫女、禮部侍郎的女兒、紫英真人的弟子……”
另一個京城南下的中年文士打斷他說︰“兄臺錯了,她實是沈相之女,阮文孝公之外孫。去